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应该要重视什么问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应该要重视问题就有如下几个:一是城市人口定在1800万,显然与人口增长速度是不对称的,人口数字估计明显过低,而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总体规划,根基上就犯了重大错误。二是土地规划人为圈定的痕迹明显,按照北京现在人均居住面积和新增500万人口计算,20多年后,北京人的居住水平(人均面积)不但没有丝毫改善,甚至还会降低,这叫什么总体规划?三是北京市的城市空间分布,什么点轴之类的,缺乏根据,没有创意,实际只是在现有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画了个图而已,反映的是现在的情况,而不是将来的城市面貌。四是交通体系,枢纽站的设立和分布没有展现系统思想,什么以“四环路为界划分郊区与市区”之类的话都是缺乏空间常识的。城市的边界必须以环境容量来确定,哪有人为画图确定的?五是产业分布基本是胡说八道,完全无视现实问题。比如,按照通常的空间战略理论,服务业对城市就业是有帮助的,但服务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未必会同步提高,那么北京确定各种产业比重的依据是什么?显然,产业分布的设计基本没有理论基础。六是城市空间设计与社会现实问题明显脱节,无人能够回答贫富差异、流动人口管理、居民收入和社会资本建设等与城市空间设计的关系。
普通商品房的设计使用寿命是多长时间?
年轻一辈的人很多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自然而然买房就是必须要考虑的了。房子有很多的讲究,种类很多相信很多朋友在买房时都会有各种难题。借今天就先为您介绍一下关于公寓房的房产年限多久,公寓房和普通住宅的区别的问题,其他相关问题后续将为您带来报道,希望您能一直关注。公寓房的房产年限多久?公寓房和普通住宅的区别?一、公寓房的房产年限多久公寓是商业地产广泛的一种地产形式。公寓式住宅是舶来品,相对于独院独户的别墅,更为经济实用。早期大城市的公寓式住宅都是高层大楼,每一层内有若干单户独用的套房,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等等。1、普通公寓(居住型公寓)用地性质:一般为住宅。产权类型:公寓。产权年限:70年。特点:户型面积小,30~60平米;精装修交房标准,拎包即可入住。配套设施完善,物业管理提供高于普通住宅的额外服务;销售价格一般高于区域整体水平。2、商务公寓用地性质:一般为综合性用地(商住)或商业用地。产权类型:商务公寓。产权年限:根据用地性质而定,50年或40年。特点:一般处于城市核心位置及商务核心区,可居住;价格相对写字楼较低,一般首付在5成,按揭10年。产权性质为商务公寓,非纯写字楼。3、酒店式公寓用地性质:一般为商业用地。产权类型:公寓或商务公寓。产权年限:根据用地性质而定,产权为40年。特点:面积较小,主力户型主要在90平米以下,装修档次较高;大多位于城市核心繁华地带、商圈周边,交通方便;按照星级酒店的设施标准进行建筑的外部及内部设计,体现档次与舒适性;一般以只租不售和产权式经营为主;大多聘请物管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提供专业、细致、科学的酒店式服务,因此物业管理费也较高。公寓房的房产年限多久?公寓房和普通住宅的区别?二、公寓房和普通住宅的区别1、规定的使用年限不同。公寓的使用年限要比普通住宅短很多,根据相关规定表示,普通住宅的使用年限可以达到七十年,但是公寓的使用年限只能达到四十或者五十年,因此如果购房者买了公寓,而没有买普通住宅,那就会少了二十多年的居住时间,并且要考虑产权到期后的问题。2、养房费用不同。据相关规定表示,公寓的房屋性质为商业性质的住房,因此在缴纳水电费的时候就会按照商业水电的标准进行收费,收取的费用比较多。而普通住宅的房屋性质为民用性质的住宅,在缴纳水电费的时候按照民用水电的标准进行收费,费用的数额比较少。除此之外,公寓的物业管理费用也会比普通住宅多出许多,购房者需要提前计算好这些费用。3、房屋功能性不同。普通住宅更讲究实用性,为的是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因此并不会在装修、格局或者风格上多花心思。但是公寓就不同了,公寓更加讲究舒适性,并且会在保证基本居住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更加多样的建筑风格和装修风格,更具有美观性。
北京城市的早期规划是什么?
北京城市早期规划以明清两代紫禁城宫为中轴线,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千米。北京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永定门、中华门和地安门后来被拆毁。2007年前后,我国政府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北京城市新总规正式发布有什么新变化?
今天(29日)上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相比此前的草案,新总规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为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更好地衔接,本轮规划期限由此前的2030年改为2035年;二是城市空间结构由“一主一副、两轴多点”改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此外,新增单独章节,对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出安排,提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记者注意到,新版城市总规共6万余字,主要内容涉及人口、生态控制、京津冀等方面。人口 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全市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 生态控制 2020年全市生态控制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3%,2035年提高到75%。初步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的25%左右。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0万亩。 城市开发 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要压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压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北京已进入减量建设、减量发展时期,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实行增减挂钩,多拆少占、少建。绿色空间 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实施平原造林,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41.6%提高到44%,2035年不低于45%。其中,2020年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2035年达到33%。 交通 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2020年新建地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2035年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以上,2035年不低于80%。 空气 到2020年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到205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房价 未来5年新供应各类住房150万套以上。未来5年新供应住房中,产权类住房约占70%,租赁类住房约占30%;产权类住房中,商品住房约占70%,保障性住房约占30%;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约占70%。共有产权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户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 水源资 2020年人均水资源量提高到约185立方米,2035年提高到约220立方米。到2018年年底全面消除全市黑臭水体。2020年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约57%提高到77%,2035年达到95%以上。 文保 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拓展和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保护和恢复老字号等文化资源。京津冀 要发挥好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北京、天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主要引擎作用,强化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着力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京津冀区域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雄安 一是建立与河北雄安新区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构建便捷通勤圈和高效交通网。二是支持在京资源向河北雄安新区转移疏解,积极引导中关村企业参与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在河北雄安新区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三是促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支持市属学校、医院到河北雄安新区合作办学、办医联体等。愿北京越来越好。
北京新总规发布提出了什么?
2017年9月29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七次编制总规。新总规提出将严守三条红线,即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以及城市开发边界。其中,至2020年,全市生态控制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3%。人口总量上限位列三条红线首位,将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全市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其次是生态控制线。将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基础,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地、森林、河流湖泊等现状生态用地和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具体而言,2020年全市生态控制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3%,2035年提高到75%。初步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的25%左右。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0万亩。城市开发边界方面,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是2921平方公里,2020年要压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压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下一步将编制分区规划和实施方案,依据各区功能定位和资源条件,分解落实减量任务,制定减量计划。期待20年后的北京吧。
“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是什么意思?
“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面积约92.5平方公里,是“四个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要求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一主”,即北京中心城区,也就是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总面积约1378平方公里,将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为切入点。规划中明确了北京中心城区疏解腾退空间利用的五个优先原则,即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预留重要国事活动空间;用于发展文化与科技创新功能;用于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用于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用于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一副”即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城市副中心,要求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北京城市总规2020年中心城常住人口控制在多少人?
9月29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七次编制总规。规划提出,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另外,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规划提出,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严格守住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人口总量上限方面,将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全市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中心城区将完善分散集团式空间布局,降低人口密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另外, 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调控目标为100万人左右;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调控目标为130万人以内,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预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早日取得成功。
北京总人口现在达到了多少?(固定+流动)
北京市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将全市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将占到450万人左右。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到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比例90%左右,城镇人口预计每年增长0.6%到0.8%。
200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456万。在此基础上,有关方面采用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等三种方法测算出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规划应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北京市还将引导人口在市域范围内的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的产业和人口,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镇聚集。
预计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城镇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新城城镇人口约为570万,小城镇组团约为180万人。在控制中心城规模的前提下,北京将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内的人口分布。届时,中心城中心地区约容纳540万人(其中旧城约110万人),边缘集团约270万人,绿化隔离地区及外围约40万人。(孙晓胜)
新华网 2004年11月12日
北京城市总规发布城市空间结构增加了什么?
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相比草案,本轮规划期限由此前的2030年改为2035年。城市空间结构由“一主一副、两轴多点”,改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具体而言,“一核”指的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区,即城六区。“一副”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另外,“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是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个新城。而“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北京新总体规划有哪些深刻变化?
9月29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七次编制总规。这次的北京新总规的制定,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实现多规合一,体现规划理念之变。过去,规划政出多门,国土、交通、水务、园林等部门各有各的规划,市级、区级、镇村也各有各的规划,政出多门、各项规划相互掣肘的现象,并不鲜见;执行中各自为政,最后各图叠加,互不咬合、甚至面目全非,也成为常态。此次北京下决心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各级各项规划,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划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形成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其次,突出减量发展、绿色发展,体现发展理念之变。以增量解难题,这个思路沿用多年。一位“老规划”说,很多年来,每当发展中遇到问题,我们常常用突破规划来寻找解决方案,“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城市上规模、铺摊子,成为很多地方共性的问题,北京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摊大饼”的问题。此次规划中,以刚性指标,明确了首都人口和建筑规模双控制的目标,在现在的基础上,逐年压缩城乡建设用地,减少总量将达100平方公里左右,体现了率先实现城市发展转型的决心和魄力。同时,对治理“大城市病”作出了系统安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此外,新总规还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在新总规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曾多次参与制定北京规划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这次规划老城保护“着墨最多,篇幅最长”。其实,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不断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结构调整、空间优化,自身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新总规视野开阔,保护严格,很好地体现了对城市生命体的尊重,凸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之变。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在制定,更在执行。因此,此次北京新总规单列章节,建立实施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实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考核机制;健全信息公开,总规、详规都将放在阳光下,实施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了切实的制度保障。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对外发布了什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对外发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国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如何在发展和保护中取得平衡?新版北京总规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新版北京总规围绕“控”、“减”、“增”做足了文章,如,明确了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首次提出减量发展,明确了北京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平原区开发强度三下降。在做增量上,新版北京总规围绕增绿、增服务、增获得感的理念也做了具体安排。北京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总规划师 施卫良:这一次总规就是要实现减量减负。通过减量减负来实现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通过舍弃白菜帮留住白菜心,得到更好更高水平的发展。此轮总规编制从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历时3年,先后组织开展了38项专题研究、40余次专家研讨会、200多名各领域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意见、历经16稿大改,2017年9月27日正式获批,并于今天(29日)正式对外发布实施。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教师
1、要强化的学习意识。
2、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3、要善于挤时间学。
4、要重视知识的更新。
5、善于阅读书本,认真学习书本知识。
6、要具备读无字之书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
(1)自觉地向实践学习,自觉了解实践,尊重实践,总结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2)自觉地学习他人的经验。
7、在读书的过程中打造钻进去、跳出来的能力。
(1)专心致志,用功夫去阅读书本知识,寻求“真知”。
(2)善于理论创新。在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同时,善于做“结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