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四圣的真武大帝
北极四圣的最后一位即真武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谓他乃“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于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于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其《真武咒》曰:“干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龟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为紫尘,魁罡正气,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乾坤。”自明代随着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元帅后来又升格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在民间几乎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王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 玄天宝诰: 志心皈命礼 :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其二)至心皈命礼,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於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於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通天祈佑、延祥涤厄、安和身命、北极佑圣真武大元帅、玄天元圣仁威上帝、金阙化身、证果终劫济苦天尊。玄天报恩教主宝诰志心皈命礼。玄元应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报恩教主。佑圣真武,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
佛教有哪些称呼?像帝释天之类的
三界。界,限也、别也。谓三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三界,即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欲界、色界、无色界。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淫欲。此界众生,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与欲界六天等,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 ※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帝释天(中国人常说的玉皇大帝)、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帝释天主即中国所谓的玉皇大帝,与宗教中的上帝。 *四王天处于须弥山的山腰,帝释天则居于须弥山顶;二者称为「地居天」。 *夜摩以上四天,与色界十八层天,居空而处,称「空居天」。 *单位世界之天顶为初禅天。小千世界的天顶为二禅天。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 *一大千世界,由十亿个单位世界所成(详见「世界的形成」) 。换言之,每个大千世界,均有十亿个初禅天,一百万个二禅天,一千个三禅天。故知,我们所熟悉的玉皇大帝,在娑婆世界即有十亿位。 (玉皇大帝居欲界二天,位初禅天以下。) *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名为波旬,亦即常说的「魔王」。时常率领其眷属向人界的修道者作种种的障碍和干扰。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为魔王,教化众生也。如《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告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众生。」 ※生欲界天所具条件: *修上品十善而生。 *财、色、名、食、睡名「五欲」,唯欲界需要。欲界天中,层次愈高,五欲愈淡薄,至初禅则完全舍离五欲。 *修福、行十善者,最高可生于帝释天。依超度功德回向之力,最高亦仅能化生于此。若欲达向上诸天,必兼修禅定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方能成就。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恶之色,而有清净之色,始从初禅梵天,终至四禅色究竟天,凡有一十八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质,故名色界。 ※色界十八层天,又称「四禅天」、「四静虑天」。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经云,人类的祖先是光音天人。光音天即二禅第三天。 *无想天,是外道修无想定而生之处所,属外道天。 *无烦至色究竟等五天,是小乘三果圣人所居,又称净居天。 *色究竟天,为色界天之天顶。有此界之上,复有大自在天之说。亦有色究竟天之中央,有「大自在天」独立而成之说。 *大自在天,梵语摩醯首罗天,为三界尊极之主。 《辅行记》云:色界天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有大威力,居菩萨住处;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统摄大千世界,于色界中此天独尊也。又,经云:法云地菩萨,修行十地法门,具足众德,多作第四禅摩醯首罗天王,主三千世界。 ※生色界天所具条件: *经云:「禅悦为食」,为初禅以上的修行者。 *初禅天人已舍离五欲,无饮食睡眠。何以故?心地清净,妄想、分别、执着等诸烦恼,虽未断除,但能以定功降伏之。 *修行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具禅定者,方能生此。 三、无色界。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 ※无色界天,又名四空天。所谓: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 *此处众生,寿命极长,不闻佛法。为「八难」之一。 ◎三界通苦 佛云「三界通苦」。 欲界中,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八苦(即苦苦,归纳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种苦恼)。 色界天,没有苦苦,但有行苦、坏苦(乐相坏时,苦相即至。所谓「乐极生悲」是也)。 无色界天,如我们今天所谓的「灵界」,不具身相,所以没有苦苦、坏苦,但仍有迁流不息的行苦。如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寿命八万劫,最后仍须堕落,继续轮回。 ◎六道业因 六道,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 六道,实际仅有五道。阿修罗于其他各道均有,瞋恚、傲慢、嫉妒者均属之。于六道中所立的修罗道,专指天阿修罗。 六道业因虽极复杂,但最主要,天是十善业道,人是五戒。 过去生中修五戒、五常。儒家所说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五戒的精神相同,具此「人格」者,则于六道中取得人道资格。 生天资格为十善、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天有二十八层,下六层为欲界天,以十善为主;四禅天、四空天是以禅定与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为主。 饿鬼道的业因是悭贪;畜生道是愚痴,不能明辨是非、善恶、利害;地狱道的主因是瞋恚。 修罗众生,瞋慧傲慢之心特重。除地狱众生瞋、慢本重,饿鬼、畜生、人、天均各有修罗习气之众生。 人间有畜生,我们见得到。天上也有畜生道;此地专说欲界天,因色界天已断五欲。由此可知,四王天、忉利天皆有畜生道。 畜生何等因缘能生天?应知,若前世讲经说法的法师,未能求生净土,而求人天福报,业障重者只好堕在畜生道。畜生道能生天,亦能说法。以阿赖耶识中,多生多劫讲经说法的习气犹存,记忆深刻,故能说之。此属欲界天之畜生。 但西方极乐世界鸟禽说法,为阿弥陀佛化身,不在此列。
道教是一种多神崇拜的宗教,它的神仙体系非常复杂,神仙也特别多。()
【答案】:正确
解析:道教是一个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依托,结合原始神仙崇拜信仰而形成的本土宗教。自东汉张道陵天师创立以来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道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征就是,道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道教的神仙体系纷繁复杂,神祇种类很多,有正统的道教神系,也吸纳了许多民间信仰的神祇,还包含大量的上古之神。
佛是什么?
佛(fó)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佛(fú)1. 〔仿~〕见“仿”。2. 古同“拂”,违背,违反。佛(bì)古同“弼”,辅弼。其它字义佛(bó)古同“勃”,兴起。常用词组佛法,佛光寺,佛教,佛教徒,佛经,佛龛,佛门弟子,佛山,佛事,佛寺,佛塔,佛图,佛陀,佛眼相看,佛像,佛牙,佛爷,佛珠,佛珠儿。
什么是佛
佛陀简称为佛,意思是“觉悟的人”。佛陀,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便是对悉达多的称呼。依据佛典中的记载以及传统的见解,佛陀是雅利安族的白种人。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帝,或所谓上帝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切实做去,便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到了佛陀的境界,虽然也能发挥出种种的神迹,但那不是佛陀重视的东西,最要紧的是佛陀的完美人格和从彻悟中发出的伟大智慧。释迦牟尼简介在古代的印度,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迦毗罗卫城,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福德的圆满者,更成了最高人格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在世宣佛法口授身传,没有文字记录的经典。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了避免佛教教义日久散失,也为了防止其他“外道”异说渗入佛法,对于他的言教进行了整理,是为“结集”。释迦牟尼的学说内容,可归纳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
真武大帝是谁,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神话故事时会被提到的真武大帝,真武大帝为何许人也呢?最先,他是一位神仙,守卫北方地区的神仙,因此 也称之为玄武大帝。次之他是一位执掌三界妖魔的神,因此 还有一个名称叫真武荡魔天尊。在仙界承担执掌北天门,正由于他法术强劲,就连当初大吵大闹天宫的孙猴子都害怕去闯北天门。这个真武大帝,是道家北极四圣之一,又名玉京尊神,在道家中影响很大,在湖北省武当山敬奉的主神系统是真武大帝。听说他的人体是龙身,是中华中华民族的祖神,这一点从他的孩子也可以看得出,传说故事炎黄二帝是他的孩子,而大伙儿全是华夏儿女,能够看得出这名真武大帝在老百姓心里的影响力,便是老祖先的起源地。那麼在众仙汇集的情况下,真武大帝为何许人也呢。先看一下他的工作职责,第一是守卫北方地区,第二是管理方法三界妖魔,最终也有驻守仙界的北天门。也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他是玉皇大帝的下一任,也就是仙界下一任老板,由此可见其功力很高。玉皇大帝仅仅君权神授较大,法术只有算一般般,而这名真武大帝但是功力十分高的,因此 是实至名归的玉皇大帝继任者。真武大帝是一位很上力的神仙,执掌三界妖魔,自身一心修真,为了更好地修真放弃了自身当君王的机遇,加上自身便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为,因此 在修真界节节高升,在道家也算得上一位关键神君。真武大帝到底是谁?依据记述,真武大帝是一个称号非常大的神仙。他是道家的北极四圣之一,别的三位分别是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大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又名玄武大帝、玄天上帝、荡魔天尊,全名为真武荡魔天尊。从名号上看来,便是解决妖魔事务管理的一位神仙。如今的湖北省武当山敬奉的便是这名真武大帝。讲了这么多称号,那麼,真武大帝到底是谁?他也算得上家境赫赫有名的神仙,他的爸爸是盘古开天,换句话说父亲承担盘古开天辟地,孩子承担降妖伏魔。他也是玉皇大帝倒台以后的下一位仙界大哥。他的孩子便是大名鼎鼎的炎黄二帝。仙人一般归路较广,传说故事真武大帝或太上老君的第八十二次变化来的,太上老君实在是太强了,碰上一个名字大一点的仙人,基本上都是他变来的。而真武大帝以前还来过世间参演了一下伏羲,人体是龙。这表明真武大帝在民间信仰中,影响力很高,由于龙是在我国汉族人的图腾图片。真武大帝相貌也非常好,听说他体长有一百多尺,蓬头垢面,道骨仙风,脚底踩的小宠物是五颜六色的千年乌龟,身边的人也很厉害,侍者是一个龟一个蛇,也有承担做文秘工作的天色缔造的一对一对。真武大帝不仅是北方地区之王,或是水神,或是除魔高手,三界邪灵的头领,与此同时或是剑仙的守护者。真武大帝到底是谁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汉中华民族信念中的美好心愿,对真武大帝产生平安祥和的日常生活的期望。
真武大帝原名叫什么
真武大帝原名太玄,又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净乐国皇室,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为其取名“太玄”。太玄一心向道,抛弃皇位修行成仙,并发誓要扫尽妖魔,最终成为了威震北方的真武荡魔天尊。
东汉后期是玄武地位上升的阶段。道教形成以后,尊崇玄武七宿中的第一宿,即斗星,又称南斗,信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魏晋葛洪《抱朴子·杂应》描绘老君形象时说:“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记载,南北朝北魏太和(477—500年)八年(484年),有个姓朱的道长云游庐山,“忽然蟠蛇如堆缠绵,俄变为巨龟。仿之山叟,云是玄武”,视龟蛇同时出现为玄武显灵。
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跣足、身着玄袍、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明代是真武大帝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
三大古佛是哪三尊佛?
01 1、燃灯古佛,他是极乐导师阿弥陀佛的师父,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过去佛之一;2、天元古佛,属久远劫古佛;3、本师释迦牟尼佛,其在久远劫以前就成佛了,在娑婆世界,只不过是以应身佛的形式现世,以为救度娑婆世界苦难有缘众生。 三尊佛是由主尊及左右两胁侍所组成的佛像形式,又称为三尊。这种样式最早起源于印度,如阿旃塔第九号窟,壁画上尊名不详的三尊像或在鹿野苑出土的佛陀以梵天、帝释为胁侍的三尊像,均是其例。三大古佛是指燃灯古佛、天元古佛、本师释迦牟尼佛。 “燃灯古佛”是极乐导师阿弥陀佛的师父,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过去佛之一。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大智度论》卷九亦云曰:“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天元古佛”属久远劫古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其在久远劫以前就成佛了,在我们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只不过是以应身佛的形式现世,以为救度娑婆世界苦难有缘众生!故,亦属于古佛;另外,尚有第一个成佛者,号“本初佛”、“北斗古佛”等等。
佛教三大佛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
还一种说法是:主宰娑婆世界的释加牟尼、主宰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和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1.燃灯佛是过去佛,是贤劫第三尊佛,曾为释迦牟尼授记。
2.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是贤劫第四尊佛。
3.弥勒佛是未来佛,也是贤劫第五尊佛。
注释:佛教三大佛以前在道教都有仙位;只是从西方引进佛教时,弃“道”成“佛”。
燃灯道人(燃灯古佛)、接引道人(如来佛)、惧留孙(弥勒佛)。
拓展资料:佛教里有四大菩萨,
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1.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
2.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
3.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
4.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四大菩萨修行中国的四大名山:
1.中九华山--藏菩萨,
2.普陀山--观音菩萨,
3.五台山--文殊菩萨,
41峨嵋山--普贤菩萨,
这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有相道场的代表。
请再写出一例与这两大宗教相关的神佛(佛教与道教)
道教神仙: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晨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五方五老大帝、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四御(中天北极紫微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非老人星南极仙翁】、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圣德金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中天梵气斗母元君、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北极佑圣真君真武荡魔大帝金阙化身大天尊(真武大帝或称玄天上帝荡魔天尊)、三元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帝君、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东岳大帝、北阴酆都大帝、五岳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四大天师,北极四圣(中天北极紫薇北帝座下四大神威元帅:北极天蓬元帅、天猷元帅、北极翊大元帅、北方黑煞五气天君黑煞元帅),历代得道祖师,中天北极大圣北斗七星君、雷部诸将帅雷公、普天星斗星君,天下城隍土地江河水渎众神、灶府灶王及诸灶司部神君······(中还有些略过)
佛教佛、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琉璃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佛祖和菩萨的区别
佛祖和菩萨的区别:特点不同、信仰不同、类别不同。
菩萨是有很大的善心,且舍己救人,解救人世间的危难,而佛祖是通过自身的觉悟去度化身边的人,最终达到圆满的境界。传说菩萨是能行走在人间的,而佛祖是不能现身在人间的;菩萨是希望人世间没有任何的苦难,而佛祖是无欲无求,没有任何的名利。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作为觉有情。对于缘觉、声闻二乘来说,如果由其求菩提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之为菩萨。佛祖一般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623年,公元前543涅槃,是佛教的创始人。
“神”、“仙”、“佛”、“菩萨”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谁的等级更高?
最近小编正在钻研《《西游记》》,这里边暗含"佛道之争”,里边的故事人物身份一会儿仙、一会儿神、一会儿"佛"、一会儿"菩萨"、一会儿"罗汉"的,有点蒙圈。那么到底"神"、"仙"、"佛"、"菩萨"、"罗汉"有啥区别?本文小编就仅从文化角度来做一个区分,方便大家理解。 小编先来说说"神"和"仙"。"神仙":这可是一个我国古老的文化词汇,是大话之总称。说白了就是法力无边、长生不老、逍遥自在的一些人物。像《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嫦娥、二郎"神"、天蓬元帅、卷帘大将、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土地公、土地婆等等等都算上。但其实这个"神"和"仙"又可以单拎出来分开讲。“"神"”这个字其实是早于“"仙"”被创造出来的,在我国的传统神话中,"神"也是绝对高于“仙”,"神"乃"仙"天所化,如创世神盘古、造人的女娲,拥有毁天灭地之力的共工、祝融等,创世补天造人,宇宙规则都是他们定的。他们是金字塔最顶端的最强者。 而“仙”之说始于后来我国传统的本土道教。你看"仙"这个字是会意兼形声字。最早的这个汉字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字儿很像是一个人看见一个东西升起来,整个字的意思是升入天空中的人。也就是说"仙"的本意是指长生不老,升天而去。准确地说,"仙"是后天的,并且先有"神",后有"仙",且万物修炼皆可成"仙"。如人仙、妖仙、鬼仙、帝仙、飞仙、九宫之仙、太清之仙等,名目繁多。 举例你像这个“鬼仙”名为"仙",实为鬼相、山神、土地等,而三清就是天仙,御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以及总领万清的北极紫微大帝、总领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以及总领万神的西方太极天皇大帝、东极清华大帝。而我们最熟悉的天庭主人玉皇大帝,全称叫做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他和四大帝君同样级别是三清之下都是天仙。由于这个体系庞大,过于复杂,小编就点到为止。不过按照规矩,成"仙"都是要渡劫的,连玉皇大帝都不能幸免。 您可以回忆一下,《西游记》中佛祖是怎么对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说的,说他自幼羞耻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二万九千六百年,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也就是说渡劫不是修仙小说他杜撰的,他是盗版了人家用了上千年的专业术语搞得娱乐化罢了。因为传统的道家文化当中,“修仙”是一个违背天理的过程,上天会降下劫难,什么天雷、天火的,只有度过天劫后,即可突破人世间的桎梏,飞升到"仙"界,成为仙人或者神人。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您读过聊斋志异的话,就应该知道里边有个故事《娇娜》,讲的是孔子的后人书生孔雪笠与狐妖娇娜一家人相识相知、患难与共的故事。全篇高潮的部分是娇娜都给他生娃了。有一天细问之下,这心大的孔书生才知道,这娇娜一家都是狐狸。当日要渡劫,孔雪笠满口答应下来。要帮忙。仗剑站立在门口,娇娜叮嘱,不管雷电多么恐怖,都不可移动半步。不一会儿,天空灰暗,阴云压了下来。孔雪笠忽然发现背后的房屋没有了,变成了一座高大的坟冢。 坟冢里洞穴深不见底。就在孔雪笠惊愕之间,忽然霹雳一声响,地动山摇。只见急雨狂风之下,附近的老树被连根拔起。尽管孔雪笠被风雨雷电弄得是头晕目眩,仍然坚守着洞口屹立不动。这时就见黑烟扑来,一个张牙舞爪的鬼怪抓住娇娜夺路而逃。孔雪笠急忙一剑击在鬼怪的身上,救下娇娜,紧接着忽然一声爆雷击在了孔雪笠的身上,孔雪笠倒地而亡,而狐妖一家也逃过了一劫。好在最后这个书生也被救活了。从中也反映出古代民间老百姓对于成仙渡劫之说已经是司空见惯。 但是这个"仙"它虽然寿命是长过人和兽,有法力任逍遥。那按照"佛"家的说法,依然有天人五衰,就是寿尽时衣服垢秽、头上华萎、腋下流汗、身体臭秽、不乐本座。也就是说"神仙"最终也会死,也会落入所谓的六道轮回。"佛"家这套理论咱们也就听听而已。《西游记》中其实暗含着佛道之争,但是最终你会发现这个佛教在里边儿似乎是东风压过西风更胜一筹。其实这也是当时民间的一个真实反应。因为这个本土的宗教练个丹,长生不老、羽化成仙都得大把大把花银子,千膝拱,一顿造,都是皇帝贵族们玩的,老百姓消费不起,起点太高,而佛教相比不需要什么成本。再一个就是佛教传入东土之后,本地化做得特别好,把你的什么神仙全都包括在我佛教众生里面,全包围结构。 这怎么破呢?讲到这儿呢,小编再来说一说来自于天竺的"佛"。很多人误将其和"菩萨"、"罗汉"等列入了"神仙"的范畴,其实他们跟"神仙"就不是一个系统的,张冠李戴了,在佛教里"佛"它可不是"神","佛"的本意就是觉悟的人或大智大慧的人,可以简称为智者。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就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姓是乔达摩。因为属于释迦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而"菩萨"也不是"神仙",意为求道、求大觉之人。那看小编这么一解释,各位看官您都清楚了吗?
道教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
首先必须明确,道教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佛教徒经常说“道家是佛教所说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是一个天大的谬误!这种话他们说得很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一 . 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古代翻译佛经的人为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不知变通读死书的愚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二.仙不等于印度诸天。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因此,更与神道无关。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有些僧人说“仙家终落空亡”,此语释迦牟尼也不曾说过,显然是一句妄言。若仙为业力所拘而不得超脱三界,仙道亦不足贵也!三 . 为什么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仙人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其实,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给予人们的形象,比如朝元图里所描绘的诸天神道与大罗仙真云集朝礼玉帝的情形,就使人们片面地以为道家仙真之间仍然有人间的阶级,大罗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关于帝释天的见解直接嫁接到道教的大罗天三清境上。其实,错了!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释天,《高上玉皇经》中明确地写道玉皇大帝本是净乐国太子,因为怜悯众生,出家修道,先证仙道,再证金仙(也就是佛家四圣果中的佛果),号清静自然觉王如来,最后才修至玉皇果位。如果说佛家的佛果是早已超脱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经超脱六道。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最重要的是,无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经超脱轮回,他们这样出现在人前乃是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间有情众生,而显化的表象,就像观世音的男身女相是一个道理。所以,道家的大罗金仙早已不落轮回,事实上,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说与阿罗汉一般,没有堕落轮回之虞。佛教之六道说并不见於古印度佛教经典之中。而汉地佛教在道教五道说基础上萌生六道,恐怕是为了自抬身价,要标榜佛道的果位境界要比道教的仙道神道要高出一等。后世人等不加思索,人云亦云,甚至连道教中人也跟着唱和。导致一句妄语流传千古,真乃一人妄语,万人妄行也!后世的道经里总在提魔,玉皇经:"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可见魔也是存于天界的净天地神咒:"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雷祖宝诰:"以清净心而宏大愿一智慧而伏诸魔."灵官咒:"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绿靴风带护身形,双目火睛耀天地。顷刻三天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银牙凤嘴将三千,虎首貔貅兵百万。走火行风前后卫,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祷雨济世问,附体圆光通事意。治病驱邪如电闪,收瘟摄毒义群魔。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 "等道教经文中多次提到魔 .后世的道教也形成了六道之说, 玉皇经曰: "微妙解脱,自然之香,是香芬馥,周遍诸天,极妙乐土,及诸大地,一切福处,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所谓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此香者,五衰四相,永得消除,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人天,长寿之乐。身或灭度,乃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若诸地狱道,一切罪魂,或有能闻是此香者,离地狱苦,得净土乐。若诸饿鬼道,一切饿鬼等,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饱满,无饥渴恼。若诸畜生道,一切畜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脱畜生苦,得智慧乐。"可见, 玉皇经成书较晚, 但可见道教已形成本土特色的六道. 早期的道教没有成魔之说, 但有凶神恶刹之说,凶神恶刹被后世称之为魔(恶刹是从佛教传来的).四.佛教之"仙"与道教之"仙"的区别:佛教的“仙”与道教的“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佛教的“仙”其实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种派别的修行者。而道教的“仙”,其实是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神仙等。道教的“仙”真实含义,其实与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相对应,但是佛教的果位分得更细、更科学。读佛教和道教的典要弄懂这两个概念,更不要因此认为佛教的果位就比道教高,同样的,道教的“龙”与佛教的“龙”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道教的“龙”是最高级别的神兽,而原始佛教特别是古代印度的“龙”,其实就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龙”才开始中国化,我们中国人才把佛教的“龙”变成中国的“龙”。总之,佛教和道教的许多概念,虽然文字相同,其实含义完全不同,这是我们务必搞清楚的,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自误误人。佛教的仙人,指的是外道苦修的人,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的修行者,而这些修行者未必都是以长寿为主要特征,相反,他们大多是以苦行和博学闻名.至于龙,就不提了,像郭沫若把phoneix定位成凤凰的事迹,实际是个大笑话.说句实话,依据这种翻译逻辑,我们可以称呼火鸡为鸾鸟了.至于道教的仙人果位的问题,应该看看太平经,一般道教宗教方面的仙人地位分级,都不出太平经的范围.道教仙人的境界,地位,有以境界分的,比如太清九仙,上清九真,玉清九圣.有以官位分的,比如太上,帝君,神王,仙王,真人道士等等有以修行层次分的,比如天地人鬼水仙有以修行方法分的,比如洞房,黄庭,消魔,等等.五.翻译的问题:比如佛教的“性”和中国的“性”,佛教的“天”和中国的“天”,佛教的“仙”和中国的“仙”,佛教的“道”和中国的“道”,佛教的“龙”和中国的“龙”等等都不是一个含义。但是很多佛教徒却分不清,混淆在一起,进而贬低中华文化,这是非常可惜的。 自古道: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佛教传入中土,融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元素,其中也包括道家的文化元素。因此,在中国,不仅是佛和道,加上儒家文化,合称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佛教名寺和禅宗祖庭,少林寺那著名的“三教合一图”即是很好的明证。足见至少在当时,佛道互相尊重和融合是连佛门也能欣然接受和标榜的事实。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佛道本无高下之分,你颂“阿弥陀佛”可通西方极乐世界,我念“太乙救苦天尊”同样能达东方长乐世界。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高僧和高道之间从无纷争,互相尊重,互有来往。只是底下一些不明真正的佛道为何物的人或出于门户之见、或出于一己私利在那里争来争去。中国自古道佛发展各领风骚,既有弘道的《封神榜》,也有诵佛的《西游记》,毕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归是多元的、丰富的。只是到了清代,因皇族笃信藏传佛教,同时惧怕汉族人民以道相聚来反抗满清,大力打压以汉文化为核心的道教,致使道教在近代趋于衰落。学佛者都应记住这样一个史实,佛教之所以在发源地印度衰亡,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门户之见,致使印度教获得了放手发展教徒的大好时机;而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兴盛,也正是得益于中华文化博大的包容性。故而佛教传入我国并逐渐成熟后,才出现了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的和谐局面。宇宙大道,生生不灭,道佛同样是在探索和穷尽宇宙真理。随着中华复兴之路的延伸,道教及其文化的复苏和兴盛乃是大势所趋,而道佛相融、互相尊重,共同为和谐世界和人类大同而努力,更是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