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 依布拉欣

时间:2024-07-01 07:19:06编辑:笔记君

安华·依布拉欣的安华遭革职

1997年9月1日,政府宣布管制货币的激烈措施后,安华的威信受到重挫。翌日,首相马哈迪一声宣布革除安华的副首相及财政部长职,并由即日起生效。这项震撼人心的消息,意味着安华的政治前途已经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可能就此结束。马哈迪与安华不和的传言,不幸从这一天起得到证实。这也证明了外国媒体的一些猜测,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马哈迪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便决定革除他一手扶植的接班人的。随着安华革职后,他也被巫统开除党籍。众叛亲离,加上面对严重的指控,他已无法通过巫统体制的管道,来展开政治斗争。由于他已不是副首相兼内阁部长,加上被开除党籍,一些媒体只对他何时被捕、被提控感兴趣。因此,这几天内,安华的谈话已不像过去般获得大篇幅的报导。在这种情况下,安华唯有通过在他的住家发表“政治演说”来争取支持及博取其他代表的同情。外国媒体及电脑网际网络,也成为他散播“政见”的管道。无论如何,纵观安华从70年代到90年代的斗争,他已由街头斗争进入主流政治体制,再被主流排除,再度进行体制外的斗争。对于一个身居高位者来说,这当然不好受。何况,要重回街头斗争,也已经不容易像当初一样,能取得群众的支持;支持者的热情,始终会成为过去。但是,这也是政治斗争所必须面对的后果。马哈迪已经表明,即使法庭宣判安华无罪,安华也不可重回巫统。这意味着,巫统的大门已经关上。至少在马哈迪主政期间,安华已成为巫统的弃婴,无望回归。安华因此借助街头暴力以力挽狂澜。然而其之前所为,包括为了迎合外资大幅改革保险业,已导致10多万保险代理家庭面对经济危机,已令群众看清其亲西方妄视民生的可怕。因此无法激起民众同情,以失败告终。当时安华已经表明他不会加入反对党。而且从巫统的历史来看,任何领袖离开巫统另起炉灶,都只有一步步走向没有光明的所在,看不到阳光与前景。1946年创党的拿督翁,1988年离开巫统,另创马来人党(后改名为四六精神党)的东姑拉沙里,都尝试离开巫统另起炉灶,皆以失败告终。

安华瓷砖的介绍

盛誉全球的安华集团,旗下拥有佛山市高明安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韶关市安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景德镇市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拥有佛山顺德、佛山高明、肇庆四会、韶关南雄、江西景德镇、山东德州等六大现代化生产基地,,集团营销总部坐落在广东省佛山市。目前安华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陶瓷生产、研发及经营为一体的国际化陶瓷企业,以专业生产“ANNWA”牌大理石瓷砖、瓷木系列、仿古砖、抛光砖、瓷片及陶瓷洁具、浴缸、浴室柜、浴房、龙头、五金挂件等陶瓷、卫浴产品。安华拥有庞大而健全的营销网络,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及海外市场,是领先的国际化陶瓷企业之一。

安华·依布拉欣的加入巫统时的安华

步入政坛后,安华一直平步青云,在短短14年内,一跃成为党、国第二号人物。这除了本身具有领导才华外,也要归功于马哈迪的不断提携。1982年全国大选前一个星期,马哈迪宣布这名前回教青年运动领袖加入巫统,这也令他铺下一条康庄大道。1981年,马哈迪取代敦胡先翁,成为马来西亚第4任首相。马哈迪担任教育部长期间,对安华的勇气、辩才及见识极为欣赏,因此,在出任首相后,便有意将“志同道合”的安华延揽麾下。当时,安华的才华,除了受到马哈迪的器重外,回教党也有意邀请安华入党,以壮大势力。不过,安华在经过思考后,拒绝了己故回教党主席拿督阿斯里慕达的邀请,选择加入使他更有机会施展抱负的巫统。在两位好友依布拉欣阿里及苏卡兰沙米的穿针引线,并通过当时的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的安排,安华得以和他倾慕的马哈迪见面。而马哈迪更极力邀请安华加入巫统,以共同完成民族的斗争。加入巫统后,他立即参与大选,并成功攻下槟城唯一的回教党堡垒区--峇东埔国会选区,随后受委为首相署副部长。1982年9月,他在巫青团团长职竞选中,以183票对173票,击败原任团长拿督苏海米,当选团长。1983年,他受委为文化、青年及体育部长;在1984年出任农业部长。同年,他再度竞选青年团团长时,以绝大多数票再次击败苏海米,证明其势力迅速膨胀。当时安华得票是226张,而苏海米137票。1986年改选,他又寻求蝉联团长一职。他以303票,击败当时对手赛哈密,后者只得109票。他于1986年出任教育部长,直至1990年。由于巫青团长是巫统当然副主席,这使他更接近权力核心。1987年党选,安华放弃巫青团长一职,改为竞选副主席。他和拿督阿都拉巴达威以及旺莫达中选为副主席,不过在这场六角战中,他仅得850票,排名第三。无论如何,在1990年党选的同样六角战中,他是得票率最高的副主席。在国际事务上,安华表现非凡,1989年,他当选为联合国文教科组织监督理事会主席,及东南亚教育部长理事会主席。1993年巫统党选,最引人瞩目是署理主席职位的竞选。最初安华宣布不会挑战原任署理主席嘉化峇峇,但是基层的意愿是要他打。结果,以他为首的少壮派阵营,横扫大部分高职,包括署理主席、三个副主席职位及巫青团长职。

安华·依布拉欣的回青团时代的安华

安华于1947年,出生在一个政治活跃的家庭。他在1960年代,便是马来亚大学的学生领袖,当时他已表现出他的领导才华。他在马大考取马来文研究学士文凭后,1971年创立马来西亚回教青年运动,1972年至1976年担任大马多元种族青年理事会主席,以及1974年起担任大马回教青年阵线主席。在未加入巫统前,他经营一间私立学校。1971年到1979年,是安华以“愤怒青年”形象显露锋芒的时代,当时,安华除了受到回教及左翼思想的影响外,马哈迪的著作──《马来人的困境》,也是安华批判社会的重要参考。这可从安华当年不惜冒险印刷及分发这本禁书得以佐证。因此,如果说马哈迪是安华政治思想的导师之一,相信没有人会反对。然而,细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马哈迪与安华在思想上是有相当的差距的。因为安华与马哈迪,不管在年龄、背景、学术、思想甚至行事作风,都有很大的不同。马哈迪的意识型态,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以捍卫马来人的利益为斗争目标。他对马来社会的批判,主要是在于纠正民族的弱点。由于曾经见到马来人在英国殖民期间所受到的不平等对待,参与争取国家独立运动等,马哈迪对殖民主义深痛恶绝,不容大马受到任何外国势力的干预。因此,他更倾向于缔结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而较不愿与西方集团为伍。反观安华则较倾向伊斯兰教的斗争,以争取穆斯林利益为己任,作风比马哈迪更激进。不过,安华的不驯,在进入马哈迪麾下后,逐渐被缓和下来。而且,他与西方国家,特别是国际金融组织的关系,也更密切。这也是每个进入既有体制者,逐步被体制融合的必然结果。

安华·依布拉欣的暴风雨前夕

进入1998年,大马经济并没有好转,股市及汇市每况愈下,马哈迪对安华所采用的经济紧缩政策,也感到不满。房贷利率以倍数高涨,民怨沸腾。令人们更加相信安华有意促使马来西亚发生暴乱,借助人民的力量以推翻马哈迪的政权,从而取而代之。安华的意图被马哈迪先发制人而受挫。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与巫统关系密切的企业,也蒙受钜大的亏损,欠下数十亿令吉的债务。其中一些更濒临倒闭。企业界普遍希望,政府放宽银行贷款利率,使企业得以呼吸。安华与马哈迪在这方面,显然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不断地抬高利率,令商家与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中,外强有机可趁,控制马来西亚的一切。因此在“安华不能当首相的五十个理由”一书中被指明叛国是有根据的解读。此外,在经济风暴的吹袭下,韩国及泰国都换下了政权,雄霸印尼32年的总统苏哈托,更因其家族贪污滥权,被人民在五月的暴乱中推翻。这些讯息,都给大马政坛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印证了马哈迪必须将安华拉下马以保护全国人民不再受外强另类的殖民。 同年六月的巫统大会,安华与马哈迪虽然达致互相支持,但是,巫统党内的斗争却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在巫统大会上,安华的支持者巫青团长查希哈米迪针对巫统党内的朋党主义及裙带风发炮,此外,查希也指政府不应顾着拯救大公司,也应拯救小型企业及穷人。这种论点,引起巫统代表的不满,使到查希成为众矢之的;马哈迪更公布在政府私营化下的名单,强力反驳查希的“朋党论”,使到查希穷于应付。另一方面,一本诋毁安华的书籍“安华不能当首相的五十个理由”,在被塞入巫统中央代表的公事包内。这本书中指安华涉及性丑闻及叛国,引起各界的关注。在安华报警后,警方介入调查,并逮捕了该书的作者阿都卡力。不料,尔后竟牵扯出另一段骇人听闻的事件,警方指有充足证据证明安华涉及性丑闻。七月,马哈迪委任前任财政部长敦达因出掌经济事务,任首相署特别任务部长。至此,许多政治观察家,都认为此举将影响安华的地位,不过,安华对此坚决否认。然而,到了八月,国家银行正副总裁丹斯里阿末顿及拿督邝荣柏相继辞职后,安华辞职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但他再度力斥“谣言”。

苏丹南北分界线在哪里?分裂后的南北苏丹是什么样?

奉上分裂前行政区划图供参考。指图点右键后另存为到你的磁盘里就能放大看了。我老眼昏花且没装任何图片编辑软件,外加怕乱画后上传引起各方不满,就光说不画了吧。分界线基本上位于南达尔富尔、达尔霍姆尔、南科尔多凡、白尼罗、青尼罗诸州南侧;西加扎勒河、北加扎勒河、瓦达、上尼罗诸州北侧。你按南北交界诸州之州界画条线,然后把所有州界都擦掉,再缩小3倍5倍的,就基本上可以在公开场合表达分界线的轮廓了。这个分界线不能工笔,只能写意的。朝韩38度线现在工笔了,你看看就明白了。

上一篇:安防工程公司

下一篇:安微毫州药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