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常用、常见、常考中药的功效及适应病症!中医基础内容
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和方剂学是执业中药师里常考内容,同时也是各位中医医生在工作中会遇到的,以下100个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有凉血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特性的是牡丹皮
2.安息香的功效是开窍辟秽,行气活血,止痛
3.当归的功效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4.栀子金花丸主治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5.黄氏响声丸功效疏风清热,利咽开音
6.柴胡的功效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7.天花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8.主治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的是黄柏
9.治疗胃气之要药的是旋覆花
10.主治嗳气,呃逆,呕吐,喘息的是赭石
11.具有滋阴润肺,补脾益气作用的是黄精
12.知柏地黄丸的功效是滋阴降火
13.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黄疸的是茵陈五苓丸
14.玉屏风胶囊的功能是益气,固表,止汗
15.玉屏风胶囊的主治病证是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16.正天丸主治颈椎病型头痛;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经前头痛;神经性头痛
17.参苓白术颗粒的功能是补脾胃,益肺气
18.中成药桂枝茯苓丸中君药是桂枝
19.地骨皮配桑白皮用于肺热咳嗽
20.红花的功效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2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作用的是板蓝根颗粒
22.益心舒胶囊主治气阴两虚;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结代;瘀血阻脉所致的心悸
23.金锁固精丸的功能为固肾涩精
24.艾叶的主治病证有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虚寒性腹痛;妇女带下及湿疹,疥癣
25.能透疹止痒,为解表散风通用药的是荆芥
26.大黄的主治病证有热毒疮肿、水火烫伤;血热吐衄便血;湿热黄疸;瘀血经闭
27.槟榔的主治病证有绦虫病;疟疾;虫积腹胀;水肿
28.郁金的主治病证有胸腹刺痛、症瘕痞块;热病神昏癫狂;血热吐衄出血;湿热黄疸
29.羚羊角入煎剂,成人内服一日用量是1~3g
30.补骨脂具有的功效是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补肾壮阳
31.济生肾气丸既能温肾化气,又可利水消肿
32.独活寄生合剂既能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又能养血舒筋
33.清热散风、明目止痛,主治外感风热之暴发火眼的药是明目上清片
34.黄芩的主治病证是胎热胎动不安
35.某男,35岁,胸闷而痛,痛彻背部,气短喘促,舌苔白腻。证属痰浊阻闭胸阳之胸痹。治当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宜选用薤白
36.某女,26岁,3月来情志不舒,胸胁、脘腹胀痛,嗳气食少,月经紊乱,痛经,证属肝郁气滞,治当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宜选用香附
37.仙鹤草除能收敛止血,解毒杀虫外,又能止痢、截疟、补虚
38.既破气行血,又消积止痛的药是莪术
39.竹茹除清热化痰外,又能除烦止呕,安胎
40.麦冬的功效是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41.某女,31岁。眩晕1周,兼见吐衄咳嗽,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用黛蛤散
42.某男,45岁。心胸烦热5天,兼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证属火热内盛。宜用导赤丸
43.清肺抑火丸的功能是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44.苏合香丸的主治是痰迷心窍之痰厥昏迷
45.补中益气丸的主治是中气下陷之泄泻脱肛
46.某女,6岁。因食积致病,症见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证属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治当清热肃肺,消积止咳。宜选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47.辛芩颗粒的功能是益气固表
48.知母配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能清热化痰
49.天花粉的功能是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50……巴豆的功效是祛痰利咽,逐水退肿,泻下冷积
51.天麻的功效是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
52.九味羌活丸的功能是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53.平和不燥、兼利二便,又能退虚热、透表邪,为治痹症通用药的是秦艽
54.香加皮的功效是强筋骨、利水消肿
55.海螵蛸既治肺胃出血,又治胃痛吞酸
56.千金止带丸的功能是健脾补肾,调经止带
57.健脾消食丸的主治病证是脾胃气虚所致的疳证
58.既祛风解表,又胜湿止痛、解痉的药是防风
59.徐长卿的功能是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
60.吴茱萸具有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燥湿止泻,疏肝下气
61.桔梗除能宣肺利咽外,又能祛痰排脓
62.赭石除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外,又能凉血止血
63.黄芪具有的功效是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益卫固表
64.桑菊感冒片既能疏风清热,又能宣肺止咳
65.既清热泻火解毒,又化瘀凉血止血的药是一清颗粒
66.某女,60岁。因外感风寒发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宜选用小青龙胶囊
67.龟鹿二仙膏除温肾补精外,又能补气养血
68.既滋阴养血,又补心安神的药是天王补心丸
69.既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又能固精止带的药是山药
70.既清热解毒,又通利关节的药是土茯苓
71.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药是乳香
72.百合的功效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73.某男,25岁,5天来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伴有发热恶风、头身痛,证属湿热蕴结兼外感风热,宜选用葛根芩连丸
74.某女,50岁,头痛眩晕1周,兼见目赤耳鸣牙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燥结。证属热毒内盛,风火上攻,宜选用牛黄上清胶囊
75.既降气化痰,又温肾纳气的药是苏子降气丸
76.清开灵口服液的主治病证是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
77.某女,36岁,1周来,因外感病邪犯少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医师处以小柴胡颗粒,是因其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78.冠心苏合滴丸的功能是理气,宽胸,止痛
79.某女,28岁,平素情志不畅,3月来胸胁胀满、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证属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治当舒肝理气,养血调经,宜选用七制香附丸
80.某男,8岁,1周来出现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胸腹胀满、大便干燥,证属食滞化热之积滞,治当消食化滞,泻火通便,宜选用小儿化食丸
81.某男,46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口舌干燥,脉微自汗。医师开具处方药物组成为红参、麦冬、五味子的中成药。该中成药是生脉饮
82.生脉饮的功能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83.牡蛎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84.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的药是少腹逐瘀丸
85.石斛夜光颗粒除清肝明目外,又能滋阴补肾
86.马齿苋的主治病证是热毒血痢、血淋
87.某女,50岁,头痛眩晕1周,兼见目赤耳鸣牙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燥结。证属热毒内盛,风火上攻,宜选用牛黄上清胶囊
88.某女,4岁,半月来出现大便溏泄、饮食减少、腹胀、倦怠懒言。证属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治当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宜选用止泻灵颗粒
89.人参再造丸的功能是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90.舒筋活血片的注意事项是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期慎用;不可过量久服;禁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
91.某男,52岁。由肝气郁结而致脘腹胁痛、热厥手足不温、泄痢下重。宜选用四逆散
92.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
93.瓜蒂的功效是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94.藜芦的功效是涌吐风痰,杀虫疗癣
95.黄连上清丸的功效是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96.桂枝合剂适用于风寒感冒表虚证
97.血热便血宜用槐角丸
98.射干除能清热利咽外,又能祛痰
99.肉桂的功效是引火归原
100.具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功效的中成药是妇科千金片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养生了,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了,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中医养生小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小知识1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医养生小知识2 首先,要说冬季如何养生,我们肯定要从《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中找指引,我从《黄帝内经》中悟得一首小诗用来释义养生: 养气养血养形神, 生长收藏和阴阳 , 顺其自然天人合, 养生之道顺四时。 《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认真学习《黄帝内经》,有正确的生活观、生命观,就能远离疾病,远离医院。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医这四家都强调养生就是要养人的“三宝”:精、气、神。儒重气,道重精,佛重神,医家重保养和治疗,只有精气神三者合养“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如中医养生、经络养生、食疗养生、体质养生、四季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瑜伽养生、泡脚养生等等,其道都在《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里有详细介绍。 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篇告诉我们: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最后,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命潜伏闭藏的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较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除了南方的城市,各地会出现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因此,我们应冬气之养藏之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冬季天气寒冷,阴气最盛,因此肾与冬气相通应,此时寒邪最易侵袭的就是肾,所以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养气养阴”。冬应肾而养藏,肾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 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医方集解》说:“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请大家记住这句话“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因为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肾气要充足,肾气旺,机能强健,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上百个中医常用、常考中药学药物功效汇总!一定要背会!
中药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广大医学考生最头疼的科目。中药学以A1和B型题为主,考试内容以功效、主治、用量和药物对比为主,因此熟记药物功效是学习中药的基础,现将常考的药物功效汇总如下,希望在后期的学习中对大家有帮助。
赠送大家一句话: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时,中药学对于各位医生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以下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1.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4.生姜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香薷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6.荆芥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8.羌活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11.藁本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1.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桑叶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葛根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泻火药
1.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知母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3.芦根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清热燥湿药
1.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4.龙胆草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5.苦参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3.穿心莲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4.大青叶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5.板蓝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青黛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7.贯众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8.蒲公英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9.白头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0.土茯苓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1.鱼腥草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2.射干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13.山豆根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4.马勃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2.玄参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3.牡丹皮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4.赤芍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5.紫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清虚热药
1.青蒿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2.白薇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攻下药
1.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2.芒硝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润下药
1.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2.郁李仁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松子仁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峻下逐水药
1.甘遂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2.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3.芫花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4.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5.巴豆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祛风寒湿药
1.独活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2.威灵仙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3.川乌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4.蕲蛇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5.木瓜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祛风湿热药
1.秦艽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2.防己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祛风湿强筋骨药
1.五加皮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2.桑寄生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3.狗脊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
1.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2.佩兰功效:化湿,解暑。
3.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4.厚朴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5.砂仁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利水消肿药
1.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2.薏苡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猪苓功效:利水渗湿。
4.泽泻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利尿通淋药
1.车前子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2.滑石功效:利水通淋,医'学教育网|整理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3.通草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4.石韦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5.地肤子功效: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6.海金沙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利湿退黄药
1.茵陈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2.金钱草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3.虎杖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温里药
1.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2.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3.肉桂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原。
4.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5.小茴香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6.丁香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7.花椒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理气药
1.陈皮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2.青皮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3.枳实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此外,本品尚可治脏器下垂病症。
4.木香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5.沉香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6.川楝子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7.乌药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8.香附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消食药
1.山楂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2.神曲功效:消食和胃。
3.麦芽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4.莱菔子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5.鸡内金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
1槟榔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凉血止血药
1.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2.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3.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4.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5.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6.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化瘀止血药
1.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2.茜草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3.蒲黄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收敛止血药
1.白及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仙鹤草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3.血余炭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温经止血药
1.艾叶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2.炮姜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活血化瘀药
1.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延胡索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3.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4.姜黄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5.乳香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6.没药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活血调经药
1.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2.红花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3.桃仁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4.益母草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5.牛膝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6.鸡血藤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7.王不留行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8.泽兰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破血消症药
1.莪术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2.三棱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温化寒痰药
1.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2.天南星功效:燥湿化痰,医'学教育网|整理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3.白前功效:降气化痰。
清化热痰药
1.川贝母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2.浙贝母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3.瓜萎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4.竹茹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5.前胡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6.桔梗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止咳平喘药
1.苦杏仁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2.紫苏子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3.百部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4.桑白皮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5.葶苈子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6.白果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重镇安神药
1.朱砂功效: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2.磁石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3.龙骨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4.琥珀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2.柏子仁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3.合欢皮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4.远志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2.珍珠母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3.牡蛎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4.代赭石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2.牛黄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3.珍珠功效: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4.钩藤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5.天麻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开窍药
1.麝香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胎。
2.冰片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3.苏合香功效: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4.石菖蒲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补气药
1.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增智。
2.西洋参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3.党参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4.太子参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5.黄芪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6.白术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7.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8.甘草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补阳药
1.鹿茸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2.紫河车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3.淫羊藿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4.巴戟天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5.益智仁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6.杜仲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7.续断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8.肉苁蓉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9.补骨脂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补血药
1.当归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2.熟地黄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3.白芍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4.阿胶功效: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5.何首乌功效:制用: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补阴药
1.北沙参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2.南沙参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
3.百合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4.麦冬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5.天冬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6.石斛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7.玉竹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8.黄精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9.枸杞子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10.墨旱莲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11.女贞子功效: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12.龟甲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13.鳖甲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固表止汗药
1.麻黄根功效:固表止汗。
2.浮小麦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敛肺涩肠药
1.五味子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2.乌梅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3.五倍子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4.诃子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5.肉豆蔻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6.赤石脂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固精缩尿止带药
1.山茱萸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2.桑螵蛸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3.海螵蛸功效: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5.莲子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
攻毒杀虫止痒药
1.雄黄功效: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2.硫黄功效: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吴南京中医擅长治疗哪些病呢?谢谢
善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危重症,如对心衰、肾衰、中风、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褥疮、神经分裂、抑郁症、白塞氏病、妇科等,颇有心得。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整理成书,著《医道求真》、《医道存真》、《医道传真》等系列丛书;以及《杏影》、《杏林外史》、《百姓中医实用手册》等中医科普书籍。为普及和传承中医,特别制作100节课,专门传授中医知识。
谈谈你对中医的看法100字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的医学科学,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通过这学期选修课的学习,对中医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国古代,存在三大学说。首先是精气学说,它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精气,乃气中之精辟,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气构成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其次是阴阳学说,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暗晦的都属于阴。最后是五行学说,“五行”,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的说理工具。
知道了中药的三种学说,当然会联系到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症,热症;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成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寒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和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所以治疗热症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症的药物是温热的。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中医发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使得中医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中医学在继承和发扬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生脉饮》有这么好的功效!但这两种人尽量不要用!
生脉饮,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更不知道生脉饮的功效与作用了,其实生脉饮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特别适合朋友们在夏季的时候饮用。 生脉饮是一剂古代中药名方,方剂来源于《千金要方》,原名生脉散,应用 历史 已达1300余年。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对这个药有论述:“脉为血之道,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本方以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故名生脉饮。”其实生脉饮用处很多,我们来看具体都有哪些功效? 生脉饮 ,中成药名,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中药组成,功能补肺益气,养阴生津,可用于乏力气短、口渴多汗、咽干唇燥等气阴两虚患者,主要是针对心肺两脏之气阴两虚的。 生脉饮对于疾病的治疗都有哪些呢? 1、神经衰弱 :生脉饮能增强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与抑制过程,促使二者相互均衡,故能治疗神经衰弱。 2、低血压症: 该药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升压、抗休克的作用。 3、心动过速: 生脉饮有强心、减慢心率的作用。 4、缺铁性贫血 :生脉饮能刺激造血器官以改善贫血症状。 5、心律不齐 :该药有改善心肌功能,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简单来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几种症状十分适合用生脉饮调理:心慌气短、疲乏倦怠、口燥咽干、脉细无力、舌小嫩红、睡眠不好等等。 但有些朋友因为气虚体弱服用生脉饮后,产生了腹泻、胸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阳虚严重者不适合服用 产生腹泻,很可能是由于对病状不太清楚,生脉饮主补气阴,阳虚药不对症。阳虚的人往往怕冷、四肢体凉,胃肠怕凉,生脉饮中麦冬属阴量较大,偶尔会引起腹泻的症状。若是阳虚的人,可单独服用人参较为合适。 血瘀严重者不适合服用 由于血瘀引起的心慌气短、心气补足,服用生脉饮也是不适合的。血瘀病人往往感觉胸闷、胸痛,痛处不移,舌头往往有黑色血瘀点,虽也有心慌气短的症状,但并不适合服用生脉饮。 所以大家切记,生脉饮可调理心慌气短、气阴两亏、倦怠无力,但不适合阳虚、血瘀严重者服用。具体临床使用必须结合中医辨证,法古不泥、灵活思辨,千万不要讳疾忌医,适得其反,把身体越调理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