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亨利四世

时间:2024-06-28 00:28:23编辑:笔记君

《亨利四世》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亨利四世》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的民族历史剧,与《理查二世》、《亨利五世》合为一套“四部曲”,另一套“四部曲”包括《理查三世》、《亨利六世》 (上、中、下)。《亨利四世》根据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具体历史事件写成,虽然分为两出戏,前后剧情及冲突却一脉相承。上篇描写亨利父子敉平霍茨波(亨利·潘西)等重臣叛乱的战绩,下篇表现亨利王等粉碎约克大主教所策划的新叛乱阴谋的过程。亨利四世利用理查二世的昏庸怯懦而登上王位后,“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就陷进了内忧外患之中。诺森伯兰伯爵、华斯特伯爵居功自傲,乱法狂悖。诺森伯兰之子霍茨波,凭着他的生命发誓,一定要在叛乱中闹得“日月无光,风云变色”。约克大主教支持诺森伯兰、华斯特、葛兰道厄三家分裂英国的内战阴谋。亨利四世虽为此忧心忡忡,却能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御驾亲征,为了消除内部隐忧,他在出征之前召见了放浪形骸的哈尔太子,责勉他改邪归正,重视国事。太子过去常与“骑士”福斯塔夫等出入“野猪头酒店”,寻欢作乐,胡闹鬼混。亨利王的警告,使太子醒悟,他作了痛改前非、为国杀敌立功的保证。当亨利王的征讨军杀向战场时,三家联盟内部步调很不一致,诺森伯兰和葛兰道厄都按兵不动,霍茨波只得带领薄弱的兵力迎战。索鲁斯伯雷一战,亨利父子大获全胜,霍茨波死于太子剑下。亨利四世抓住时机,乘胜追击,命令哈尔太子攻打葛兰道厄和马契伯爵,兰开斯特公爵(太子之弟)讨伐诺森伯兰和约克大主教。兰开斯特等人施展“和谈”计谋,解散叛军后逮捕了约克大主教和其他叛逆头目。经常犹豫不决的诺森伯兰终于采取行动了,他和巴道夫勋爵一道起事,但被约克郡的郡吏击败,死在战场上。一连串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亨利四世却病倒在卧榻上。不久,亨利四世逝世,哈尔太子继承王位,称为亨利五世。亨利五世登基后,与过去的酒肉朋友断绝关系,并且放逐了福斯塔夫,下定决心整顿朝纲与法纪。 这部历史剧充分表达了莎士比亚的政治观点与人文主义理想。剧作家肯定智勇双全的亨利四世敉平封建诸侯叛乱的功绩,主张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反对贵族纷争、分封割据。可是,亨利四世并不是剧作家的理想的君主,史剧也谴责了他的王位“来路不明”,他篡夺王位的血腥手段,给叛逆贵族找到了造反的借口。剧作家从发展中刻画哈尔太子的形象,寓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浪子”哈尔太子变为贤明的亨利五世,说明剧作家寄望于爱国爱民的理想君主。在史剧中,莎士比亚还以福斯塔夫的活动为中心,组成了一个广阔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即“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他怯懦、吹牛、邪恶,却又不乏机智、幽默的特征。剧作家揭发他的纵欲主义、利己主义,同时也为他指出一条道德改造的道路。史剧关于亨利四世敉平叛乱、哈尔太子与福斯塔夫生活浪荡的两条线索,平行而交织,严肃的政治斗争场景与诙谐的讽刺画面结合,颇有吸引力。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丰富。剧作家善于运用独白、旁白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借大量比喻、隐喻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亨利四世是谁_亨利四世的生平简介_亨利四世的历史伟绩_亨利四世的逝世

本名:亨利四世 别称:Henry/”>Henry IV 出生时间:1367年4月3日 去世时间:1413年3月20日 亨利四世——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君主。1399年到1413年在位,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在波林布鲁克。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但是不久由于霍尔福德公爵的挑拨,在1395年被驱逐并没收领地。起兵征讨理查。由于受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了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莎翁笔下的亨利四世受到谴责,因为他的统治没有成果。他被叛乱的贵族和生病的躯体所困扰。 统治英国和阿奎丹达13年之久的国王与那个才华横溢、精力充沛有骑士气概的德比伯爵亨利·博林布鲁克的形象,形成令人悲哀的对比。亨利四世是冈特的约翰与第一个妻子兰开斯特的布兰奇的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冈特的约翰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个儿子,约翰与布兰奇是堂兄妹,因为布兰奇是亨利三世的四世孙女。布兰奇为丈夫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兰开斯特公爵头衔以及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布兰奇不到二十五岁就去世,杰弗雷·乔叟的《公爵夫人》就是为了纪念布兰奇。幼年丧母,而父亲又忙于国事,亨利的教育就由其兰开斯特的侍从进行。亨利四世体格粗壮、精力充沛、武艺超群,而且虔诚、博学、健谈,还是个音乐家。亨利四世后来被任命为德比伯爵。14岁时亨利与博哈姆的玛丽结婚,玛丽是赫里福德伯爵和埃克塞斯的双重继承人。玛丽为亨利生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就是后来的亨利五世。玛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世。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Henri Ⅳ,1553—1610),法国国王,波旁王朝的奠基人。他的统治大大巩固了法国君主专制政体。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君主专制政体面临严重危机。由于价格革命的来势十分迅猛,法国国内物价狂涨,经济衰退,加上法国 *** 对全国人民征收重税,以维持与西班牙争夺意大利领土的战争(1495—1559),社会各阶层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因而对中央集权的 *** 普遍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在法国南方尤为强烈,这是因为价格革命的后果最早在南方反映出来,还因为在意大利战争中,南方的城乡受到的破坏较大。人民生活更为困难,资产阶级的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不少封建贵族濒临破产。各种矛盾因为得不到正当的解决,终于爆发了国内战争(1562—1598)。战争的实质是封建贵族的各个集团和国王互相争夺政治权利。这场战争是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故史称宗教战争,又名胡格诺战争。法国的加尔文教徒叫做胡格诺教徒。加尔文教在法国南方有较大的发展。信仰加尔文教的不仅有城市的手工业者、资产阶级,还有农村的农民和封建贵族。在法国北方,天主教仍占统治地位。南方的胡格诺派贵族企图利用加尔文教的共和组织来对抗国王的专制主义,以恢复以前的独立地位,并没收教产来摆脱自己的困境。北方的天主教贵族也想削弱王权,但是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与国王有共同之处。在法国,国王是天主教会的首脑,支持天主教也就是支持国王。在内战初期,战争主要在胡格诺教派贵族和 *** 间进行,天主教贵族派站在 *** 一边,后来战争又在天主教派和 *** 间进行,间或又有两大教派之间的厮拼。资产阶级在内战中也根据自己的利益有时附和贵族势力,有时支持王权,有时独立成派。总之,矛盾错综复杂,政局极度混乱。亨利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内乱中度过的。他一生的经历和他所处时代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宗教战争都密切相关。 亨利出生在法国南方比利牛斯山区那瓦尔王国①的贝亚恩。外祖父是那瓦尔国王,去世后王位由亨利的母亲让娜继承。父亲安托万·波旁是法国国王手下的将军。亨利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贝亚恩的山村中度过的,虽身为王子,但过着节俭、艰苦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如同贝亚恩的农民一样。这是因为他那野心勃勃的母亲希望他自幼受尽各种苦难,日后可成为伟大人物。他自小受的教育也极为严格,母亲为他选择了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老师。《恺撒回忆录》以及普鲁塔克的著作是他爱不释手的读物。他从古代伟人中寻找自己效法的楷模,书中一些著名格言,如“不战胜,毋宁死”,“宽容战败者,严惩倨傲者”,“纷争不除,国无宁日”等, 日后都成为他做人和统治国家的准绳。 1562年3月1日,代表法国东北部天主教贵族利益的吉士公爵路经瓦西镇的时候,率领武装随从袭击正在举行礼拜的胡格诺教徒,死伤200余人。事件发生后,南方的胡格诺贵族集团与北方的天主教贵族集团立即开始军事行动,从而拉开了宗教战争的序幕。亨利的母亲是一位狂热的胡格诺教派首领,在她的薰陶和鼓舞下,同样信奉胡格诺教的亨利在尚未成年时便投身参加宗教战争,反抗法国 *** 。内战中,他勇敢善战,初露锋芒。 1570年, *** 和胡格诺教派签订圣日耳曼和约,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 对胡格诺教派作出了让步,允许他们在全国各地举行宗教仪式,并可在南部几个城市驻军设防,胡格诺教派的阵地大大加强了。为了巩固友好关系,双方同意将法国国王查理九世(1560—1574在位)的妹妹玛格丽特嫁于那瓦尔王子亨利。由于母亲去世而成为那瓦尔国王和胡格诺教派首领的亨利于1572年8月带领几千名胡格诺派的头面人物前来巴黎参加婚礼。就在婚礼举行后几天,1572年8月23日圣巴特勒穆节夜间发生了一起内战时期最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一夜之间,几千名胡格诺教徒大多横遭屠杀。巴黎以外的法国中部和北部各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暴行。这个事件史称“巴特勒穆之夜”。这是法国宫廷的实权人物,具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但阴险毒辣的太后凯瑟琳·美第奇和吉士公爵之子亨利·吉士一手策划的政治阴谋。他们企图一举歼灭胡格诺教派的领袖人物,使其群龙无首。但胡格诺教徒人数众多,虽然力量大大削弱了,但他们仍在南方城市中顽强抵抗,终于于1576年成立了南方共和国,彻底与 *** 和北方脱离。法兰西分裂了。 亨利免遭屠戮,是因为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而改宗天主教。在这充满阴谋的宫廷中,他受到严密监视,失去人身自由,被软禁于卢浮宫三年之久。1576年初,他终于逃出卢浮宫,潜回胡格诺派的南方根据地,恢复原有信仰,重新成为胡格诺教派的领袖。接着便是长达十多年的戎马生活。他经历过上百次大小不同的战役,几乎经常戎装不离身,利剑不入鞘。1580年为夺取卡奥城,他亲自参加了连续五天的激烈巷战,以后又在居伊埃钠、圣杜奇、普瓦杜等地攻占了无数要塞。战斗中他骁勇顽强,是一个勇猛的战士,又是一个杰出的统帅。这使他在人民中深孚众望。 1574年查理九世去世,他的弟弟亨利三世(1574—1589在位)即位。在亨利三世执政期间,政治混乱达到顶点。他向胡格诺教让步的政策使信奉天主教的北方各城市都加入了1576年产生的贵族集团天主教同盟。因受沉重捐税的压榨而对国王不满的巴黎市民也在吉士公爵及其党羽的煽动下纷纷加入天主教同盟。1588年5月,巴黎人民爆发“街垒日”起义,亨利三世被迫逃离巴黎,向那瓦尔的亨利求援。于是两个亨利结成联盟共同围困据守巴黎的天主教同盟。1589年,“同盟”派出的天主教徒暗杀了亨利三世。由于他既无儿子,又无兄弟,那瓦尔的亨利作为王室旁系波旁家族的后裔便成为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即亨利四世。天主教同盟绝不能同意一个异教徒作法兰西国王,何况吉士家族的亲王们早就觊觎王位,因而继续与亨利四世作战。当时,西班牙天主教国王腓力二世乘人之危,侵入法国领土,开进巴黎,与“同盟”勾结,企图扑灭异教徒,确保天主教在法国的统治。面对内外敌人,亨利四世又为夺取王位而战了。 尽管亨利四世在阿尔克(1589)和伊伏利(1590)两次战役中告捷,但围困巴黎之役却由于西班牙军队从荷兰赶来救援守军,迫使亨利四世撤围,终以失败告终。 由于经济崩溃,内战绵延,外敌入侵,城乡人民纷纷起而反抗,规模波及全国,最著名的是叫做“克罗堪”的农民起义,人民运动威胁着整个上层阶级的根本利益。巴黎市民也不再信任当时在巴黎执政的、由首都各区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十六人委员会”,因为它不仅没有减轻巴黎人民的负担,而且实行暴政。更有甚者,它把西班牙卫戍部队引进了首都。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妄图让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登上法兰西王位,遭到了巴黎人民的拒绝。亨利四世认为敌人为他提供了有利时机,为了争取巴黎人民的信任,应该明智地作出些让步。于是他于1593年放弃胡格诺教,皈依天主教。翌年2月,他在沙尔特接受加冕,3月,信奉天主教的巴黎市民大开城门,欢迎亨利四世入城。接着,亨利四世开始平定天主教同盟、镇压农民起义以及驱逐外敌。1595年,在封丹—弗朗塞兹一仗,击溃天主教同盟首领梅埃纳(继吉士公爵后当“同盟”的首领),“同盟”投降。1596年,“克罗堪”起义被 *** 雇佣军和贵族武装镇压下去。1597年,在亚眠大败西班牙腓力二世,迫使西班牙国王讲和。1598年,与西班牙签订韦尔樊和约,对外战争遂告结束。 由于天主教继续成为国教,亨利四世为安定胡格诺教徒的不满和恐惧,于1598年4月13日颁布“南特赦令”,以法令形式确定了法国胡格诺教徒在宗教、民事和政治上的地位,给胡格诺教徒以信仰和礼拜的自由,并允许他们享有政治上的重大特权:他们可以保留两百座在以往战争中掌握并得到条约认可的城堡,可在那里驻军,并自理财政;在波尔多等几个城市设立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各占半数的法庭;在高等法院中设立“敕令法庭”,也有胡格诺教徒参加。“南特赦令”是罗马帝国以来第一个承认宗教自由,确保宗教平等权利的文献。“南特赦令”的颁布拉上了宗教战争的帷幕,代之出现的是宗教容忍的时代,国内和平随之到来。 亨利四世争夺王位的斗争持续了将近十年(1589—1598)。在这期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人民倦于内战,渴望恢复秩序和和平,废除暴政,击退西班牙入侵者。当亨利四世进入巴黎时,首都群众情不自禁地高呼:“国王万岁!”“和平万岁!”“自由万岁!”就足以证明这点。亨利四世作为中央王权的代表,能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结束了内外战争,实现了民族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便是他成功的原因。在这场斗争中,人们不难看出,亨利显示出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机智灵活的政治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巴黎,值得做场弥撒。” 1598年,国内外的和平恢复了。亨利四世在政治领域的首要任务是重建国家权威,巩固君主专制政体。他大力推崇十六世纪著名的法学家、历史学家让·博丹论述专制制度理论的《论共和国》一书。作者抨击了反君主派的理论,主张实行专制制度,以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认为君主是一切权力和权利的源泉。亨利作为专制君主,对高等法院置之不理,三级会议也不再召开。然而他注意通过赠送礼物和发给养老金等办法,把一些大官僚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他注意加强中央政权。1604年他发布“小波勒赦令”,允许官吏在交付卖官年金后,可世袭国家官职。这项法令不只为增加一些财政收入,主要是企图在官吏中间牢固树立起为国家效劳的传统。亨利注重国内和平,他对国内封建贵族的阴谋叛乱,始终采取安抚、收买、防御的政策。经再三斟酌后除对叛乱头目比隆元帅于1602年处决外,亨利没有施行过暴力镇压手段。此外,对天主教贵族授以官职,俸禄和特权,甚至对那些妄图推翻并暗害他的耶稣会士报以容忍和宽恕的态度。亨利四世懂得要巩固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农民中度过童年的亨利四世,经历了内战的烽火、夺取王位的艰辛,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农民的贫困和痛苦有过体验,因此他登上王位后曾许愿,让“每个农民星期日罐子里有只炖鸡吃”。他虽为君王,并不蛰居深宫,而经常策马外出,广泛接触各种社会地位的人,因此他在人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亨利四世在执政期间,积极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振兴了国内经济。财政大臣苏利公爵和其他一些忠实而能干的大臣辅佐他完成了这项比夺取王权更为艰辛的工作。 在财政方面,苏利大臣充分利用旧有的财政体制,采取严密控制收税官,禁止滥免显贵税收,量入为出等措施,使国家财政从1601年起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仅偿清了亨利四世在长期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款,而且做到有数量可观的盈余。 在工农业方面,亨利四世鼓励革新。他重用农业革新家奥利维埃·德赛尔和工业革新家巴特勒穆·拉斐马,并赐予他们荣誉和奖赏。 亨利大力推荐并宣传德赛尔的农学论著《农业园圃和农田管理》。他部分削减对农民征收的直接税,动用人力财力排干沼泽地,辟为良田,禁止高利贷者扣押牲口和农具,允许自由买卖小麦等。此外,农村发展了新兴的养蚕业,引进并推广了玉米、啤酒花、甜菜等作物。由于亨利四世采取以上一些措施,农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亨利四世对于工商业的重视不亚于农业。他设立“贸易委员会”,起用拉斐马领导该委员会。拉斐马大力扶持手工工场,鼓励革新和发明。为了使法国商品不受外国商品的排挤,防止由于进口外国货而使大量铸币外流,根据拉斐马的意见,亨利力主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并设法创建自己的民族工业。例如,过去法国必须进口意大利丝织品,为了发展法国自己的丝织业,国家鼓励种桑树,发展养蚕业,结果优质的法国丝织品终于使意大利丝织业濒于破产。其它手工业,如贵重花边、精制皮革、地毯等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亨利废除国内关卡的措施使国内各地区的贸易也活跃起来了。 亨利四世还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疏通河道,开凿运河,建筑桥梁,修缮公路等。城市建设随之也大大发展,单在巴黎就建造了蓬纳夫大桥、连接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的长廊、圣·路易医院、罗瓦亚勒广场、圣日耳曼-昂莱宫、拉弗莱什军事学校,扩建了皇家图书馆。 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恢复和建设,亨利四世使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出现了经济的高涨,跃居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 绝对君主制的加强和巩固以及经济的繁荣昌盛并不意味着政局的稳定。天主教同盟的残余势力对曾是胡格诺教徒的国王不寄予真正的信任。而胡格诺教派的封建贵族也由于没有得到支配法兰西财富和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力而感觉受到了歧视,他们习惯于封建割据,对中央集权的 *** 格格不入。而亨利四世的政治宿敌西班牙宫廷、罗马教廷和耶稣会等在宗教战争结束以后,仍然支持法国的天主教徒进行反对亨利的颠覆活动。自亨利上台后曾发生过无数起阴谋叛乱和暗杀国王事件。亨利四世对西班牙的反法政策始终保持着警惕,他一方面竭力避免与西班牙发生战争,以赢得国内建设的时间,同时他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难以避免的。正当他与英国、荷兰、德国境内的新教诸侯结成反西班牙的同盟,积极练兵备战时,在1610年5月4日,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拉法亚克在行驶于巴黎费洛纳里街的国王马车里将他刺死。


亨利二世简介

职业:法国国王 国籍:法国 为什么出名:瓦洛瓦宫的君主,1547年3月31日作为法国国王统治,直到1559年去世。他坚持意大利对哈布斯堡议院的战争,并试图镇压新教改革,即使胡格诺派在他统治期间在法国成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 出生:1519年3月31日出生地: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酒庄,法国星号:白羊座 死亡:7月10日,1559年(40岁)死因:致命的枪伤 婚后生活1533-10-28法国亨利王子(后亨利二世)(14)娶佛罗伦萨女贵族凯瑟琳·德梅迪奇(14)亨利二世一生中的事件1547-03-31亨利二世接替弗朗索瓦一世成为法国国王1547-07-25法国亨利二世加冕1559-06-30法国亨利二世国王在与加布里埃尔·德·蒙哥马利的比赛中受重伤在Twitter上的Facebook上分享著名国王查尔斯一世爱德华三世乔治六世古斯塔夫三世理查德三世威廉·亚历山大


亨利四世简介

职业:国王 国籍:法国 为什么出名:亨利四世是法国波旁国王中的第一位,接替他的表兄亨利三世,1589年瓦洛瓦线的最后一位。在此之前,他是法国西南部纳瓦拉的国王。1572年,新教亨利与他的天主教表妹玛格丽特结婚,帮助巩固了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和平。相反,它引发了圣巴塞洛缪日的大屠杀。在天主教领袖的怂恿下,很可能有超过5000名胡格诺派教徒被谋杀,亨利本人也只是带着他的生命逃走了。亨利在继承法国王位之前和之后继续受到神圣联盟的争夺。亨利只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战斗恢复了和平,在战斗中他表现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和勇气,并在1593年皈依了天主教。1598年南特的法令最终将天主教确立为法国的官方宗教,但关键是赋予了新教徒权利和自由。为了确保一个继承人,亨利四世取消了与瓦洛瓦的玛格丽特的婚姻,而改嫁玛丽·德梅迪西斯,同时保留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妇名单。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位狂热的罗马天主教徒刺杀,缩短了亨利四世的统治时间。 出生于1553年12月13日出生地:保罗,纳瓦拉王国星号:射手座 死亡于5月14日,1610年(56岁)死因:被暗杀的 文章和照片对欺骗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情妇亨利的失恋是美丽、聪明和怀孕的。他想让她在他身边代替他没有孩子的王后。但是命运介入了。1572年6月9日,法国亨利四世在常青藤之战中的战役3月14日,1590年婚姻生活1572-08-18纳瓦拉的亨利(后来的法国亨利四世)在巴黎与他的表妹瓦洛瓦的玛格丽特结婚1600-12-17法国亨利四世和玛丽·德梅迪奇的婚姻1576-02-03纳瓦拉的亨利(未来的亨利四世)从巴黎逃走1576-02-05纳瓦拉的亨利(后来的法国亨利四世)在图尔1585-08-08放弃天主教教皇西克斯图斯驱逐纳瓦拉的亨利(亨利四世)教籍1589-09-21在阿尔克斯战役: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联盟1590-03-14常春藤战役:法国宗教战争期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联盟1590-09-05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的军队法国亨利四世发起围攻巴黎1591-03-01教皇格里高利十四世威胁驱逐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91-04-19沙特尔投降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91-08-19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占领鲁昂1591-09-21法国主教承认亨利四世为法国国王1593-07-25法国新教国王亨利四世皈依罗马天主教1594-02-27亨利法国国王加冕1594-03-22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巴黎节日1595-01-17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向西班牙宣战1595-09-17教皇克莱门斯八世承认亨利四世为法国国王1597-09-25亚眠向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投降1598-03-20布列塔尼总督,在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于15881610-05-14年刺杀法国亨利四世后,萨沃伊控制了萨沃佐,谈判破裂后,默克尔公爵菲利普·埃曼纽尔(Philippe Emmanuel)向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投降,并于1600-08-06年入侵萨沃伊,将9岁的路易十三带上王位,分享在Twitter上的Facebook分享著名国王普密蓬·阿杜德菲利浦六世乔治三世亨利八世路易十四“0”路易十八


亨利四世的亨利四世的生平简介_亨利四世的事迹

中文名:亨利四世 外文名:Henri IV 别 名:好王亨利、贤明王亨利、亨利大帝 国 籍:法国 民 族:法兰西人 职 业:国王 信 仰:原为胡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 主要成就:法国从废墟中重建、波旁王朝的创建者 在位时间:1589—1610年 王 朝: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的人物介绍   亨利四世(法语: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本名“亨利·德·波旁”(“一说‘亨利·德·纳瓦尔’”),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德·纳瓦尔1572年-1610年),继而成为法国国王(1589-1610),也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亨利四世原为胡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这位把法国从废墟中重建的国王,赞誉为“贤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翻成“好王亨利”),并追称为“亨利大帝”。纳瓦拉国王(称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原为纳瓦拉(今西班牙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与法国接壤,濒临大西洋)王国国王,是法国瓦卢瓦王室的远亲。在1562年由顽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诺宗教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善于利用敌方矛盾,成为这场内战中笑到最后的人,在1594年加冕为法国国王,开始了波旁王朝。称王后的表现更加证明了亨利四世的远见卓识。


法国宗教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一方面是导致封建剥削加剧,特别是在意大利战争的资本主义关系开始形成;另一方面是企图削弱封建主政治权力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社会政治形势促使贵族和下层市民广泛参加宗教战争。封建贵族在宗教战争中分裂成两大集团,他们相互角逐,觊觎国家政权。1562年,吉斯军队在瓦西镇屠杀胡格诺派的事件是这场持续30多年的宗教战争的导火线。

法国宗教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的?

法国宗教战争指16世纪天主教派和加尔文派进行的历次战争。这些战争发生于1562~1598年。这场战争尽管带有宗教色彩,但就其性质和内容来说,则属内战。各种社会势力在战争中进行了错综复杂的斗争。宗教战争的起因,一方面是导致封建剥削加剧,特别是在意大利战争的资本主义关系开始形成;另一方面是企图削弱封建主政治权力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社会政治形势促使贵族和下层市民广泛参加宗教战争。封建贵族在宗教战争中分裂成两大集团,他们相互角逐,觊觎国家政权。一个集团是以吉斯公爵为首的大封建主;另一个集团是以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以及科利尼海军上将为首。1562年,吉斯军队在瓦西镇屠杀胡格诺派的事件是这场持续30多年的宗教战争的导火线。交战双方的兵力为数都不多,在战争中都要依靠外国列强: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卡尔文派依靠英国、一些德意志公爵和荷兰教友。在前3次宗教战争中,双方都未取得决定性胜利。1570年,缔结圣日耳曼和约,这个和约满足了胡格诺派的许多宗教要求和政治要求。胡格诺派竭力加强自己的势力,这引起了天主教派的激烈反抗。1572年8月23日夜,天主教派在巴黎制造了一起大规模屠杀胡格诺派的惨案,从而导致了两次新的宗教战争的爆发。这两次新的宗教战争与以后的宗教战争一样,双方互有胜负,均遭巨大伤亡。1598年4月,法王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赦令,规定天主教为国教,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争。宗教战争期间,在国王军队中产生了团一级编制。炮兵得到了一些发展。但整个说来,宗教战争标志着法国军事的衰落:部队纪律松弛;交战双方雇佣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是谁

说起凡尔赛宫,人人都会想到它的主人路易十四。尽管在他之后还有几位皇帝住过这里,时间也过去了两百多年,但路易十四永远是凡尔赛宫永恒的主人。他骑着高头大马,站在高处迎来送往,他的雕像和画像不时在房间的墙或天顶上的油画中出现,还有他太阳神的标志无时不刻向人们宣告他的威严。这位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是法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他的长子 --- 5岁的小路易登上王位,由他的母亲安娜和红衣主教马萨林摄政。当时的法国十分动荡,巴黎时常发生动乱。路易十四先后两次因为投石党的叛乱而逃离巴黎,颠沛流离,吃了不少苦。1661年,马萨林去世,23岁的路易十四真正开始亲政,他的才能渐渐得以发挥。他大搞经济改革,大兴土木建设,在战场上英勇善战,颇得人心,创造了法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路易十四刚刚开始亲政时,他住在巴黎的皇宫、卢浮宫或者杜乐丽宫,也曾试着在樊尚宫和圣日珥曼新宫长住,旅居枫丹白露宫。国王对这些宫殿权衡利弊,每个宫殿都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也督促进行了一些装修工程,但始终没有一个让他觉得特别舒适的宫殿。另外,由于儿时不愉快的记忆,使路易十四产生将政治中心搬离巴黎的想法。他梦想建立一座独一无二的宫殿,将他周围的内阁大臣全部重新组合,达到其政权集中的目的。而这一切在卢浮宫和杜乐丽宫是 不可能达到的。1651年,当路易十四第一次来到凡尔赛,就对这里一见钟情,也只有这里这里才能满足他的政治和经济要求,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凡尔赛宫。1661年,凡尔赛宫的扩建工程在马萨林死后正式开始了。他的这一决定在群臣中引发了一些相当激烈的批评。西蒙爵士认为这将是个徒劳无益的工程,说这里风景凄凉,缺树少水,除了泥沙就是沼泽,空气也相当污浊。然而路易十四对这一切置若罔闻,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向这个工程中投入了一百多万磅。子爵府的建筑师路易斯·勒沃承担了这项工程;夏尔-艾尔拉德和诺埃尔-克易贝尔负责套间的装饰;勒诺特则整理花园和动物园。在整个建造过程中,路易十四对艺术家们十分重视,给予他们丰厚的薪水,让他们的艺术才干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当时,园内绿树成荫的凡尔赛宫只是一个娱乐性的住所,卢浮宫才是正式的皇宫。但国王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凡尔赛。在一封保留下来的信中,科尔伯抱怨路易十四抛弃了卢浮宫:""陛下在凡尔赛宫投入大笔的资金,完全遗忘了卢甚至是日常行为也套上神圣的光环,例如,大小起床仪式、大小就寝仪式,就连皇后的生育过程也是公开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栅栏后面观看这一切,得以参加的贵族也就将此看作一种荣耀。路易十四一周三次在套间内集会,从19点到22点,受邀大臣们可以来套间享受各种娱乐。即使国王过来,也不必停下向他致敬。得到来自国王的邀请函是无比的光荣,尽管贵族们必须为购置服装负担昂贵的费用。据说路易十四一进入大厅就可以看出谁在场,谁缺席,所以如果贵浮宫这座公认的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可叹啊,伟大的国王拘束在凡尔赛的方寸之地上"在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终于达到了他专制统治的目的。路易十四的执政是典型的欧洲君主专政制度。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紧紧地稳在他周围,尤其是那些好战的贵族和潜在的反抗分子,让他们忠于国家,忠于国王。路易十四在孩提时候就感受到贵族投石党暴动的危险,他希望能维护皇室政权及其成员。他将贵族变成他宫廷中的一员,大大地消弱他们作为地方官的实质性权力,压下了他们的骄傲自负。这些手段包括:用各种荣誉、头衔和年金将贵族们召集到宫中来;向他们提供城堡最好的房间;设立一系列复杂严格的西班牙式宫廷礼仪将贵族们分为各个等级。


法国国王的历届国王

查理曼,法兰克王国 查理一世(查理曼大帝) 768-814 (领土包扩法国 德国和意大利北部中)法兰克王国 路易一世 840-843西法兰克王国 查理二世(秃头查理)843-877(法国的雏形,国王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路易二世(口吃者)877-879路易三世 879-882卡洛曼 879-884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三世(胖子查理) 884-887罗贝尔(卡佩)王朝   倭德 888-898加洛林王朝  查理三世(糊涂王) 893或898-923罗贝尔(卡佩)王朝   罗贝尔一世 922-923鲁道夫 923~936加洛林王朝路易四世(海外归来者) 936~954洛泰尔 954~986路易五世 986~987 于格一世(卡佩) 987~996罗贝尔二世 996~1031亨利一世 1031~1060腓力一世 1060~1068路易六世 1068~1137路易七世 1137~1180腓力二世 1180~1223路易八世 1223~1226路易九世(圣路易) 1226~1270腓力三世 1270~1285腓力四世 1285~1314路易十世 1314~1316约翰一世 1316腓力五世 1316~1322查理四世 1322~1328 腓力六世 1328~1350 (开始百年战争)约翰二世 1350~1364 (被英国黑太子俘虏)查理五世 1364~1380查理六世 1380~1422查理七世 1422~1461路易十一世1461~1483查理八世 1483~1498瓦卢瓦王朝奥尔良旁支路易十二世 1498~1515昂古莱姆旁支 弗朗西斯一世 1515~1547 (被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俘虏,后释放)亨利二世 1547~1559弗朗西斯二世 1559~1560查理九世 1560~1574亨利三世 1574~1589 亨利四世 1589`1610路易十三世 1610~1643路易十四世 1643-1715路易十五世 1715~1774路易十六世 1754~1792路易(十七世) 1793~1795 第一共和 国民公会   1792-1795五人执政团时期   1795-1799执政官政府   1799-1804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一世 1804-1814,1815(困死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二世) 1815 路易十八世 1814~1824查理十世 1824~1830奥尔良王朝   路易-腓力 1830~1848

上一篇:嗨前任

下一篇:红警之机械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