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内容是什么???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我也就满足了。
其实到高等学府我的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由于我对知识、对老师、对学校的尊重,所以我刚才深深的给校长、给老师们鞠躬,那不是礼节,而是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首先我向剑桥大学赠送“中华数字书院”,其中收入了中国出版的20万册电子图书,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家可以从中更多的了解中国。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说他古老,他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说他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制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弦”,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1000年不死,死而1000年不倒,倒而1000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的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他百折不挠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主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毛泽东说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吗
毛泽东说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有斗争性的,矛盾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毛泽东指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指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研究矛盾的变化发展。毛泽东指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具体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毛泽东说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并且强调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发展就以为着进步.中国的近代史就是是由落后,贫穷,饥饿,战争谱写成的,为了自强,为了和平,多少仁人志士流血牺牲,几十年的战争把中国人逼上了绝路,渴望和平渴望发展是中国几代人愿望,于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和平与稳定.所以中国人是痛恨战争的渴望和平的,要想不被人欺负首先自己必须要强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实现腾飞,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国际上有一些对我国不利的舆论,但是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任何人,反而由于中国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与国力,带动了世界的经济发展与和平.什么"军事威胁论"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根本没有市场,根本站不住脚.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五国当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领导人在世界上经常发表和平友好言论,中国的高速发展对世界有利无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
我国是反对单边主义,支持世界多极化的,反对暴力强权,坚持和平外交的,我国把自己的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原则,实践证明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始终把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作为自己的责任.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我国与他国遇到了许多争端,与摩擦,没有一次是刀兵相见的,但是在维护国家主权上面,我国政府向来坚持原则毫不相让的,领土完整祖国统一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核心利益与原则.从建国到现在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富裕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复兴中华"的前提必须是我们潜意识当中有这样的使命感,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的,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问题会得到成功解决.
求《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完整全文~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我也就满足了。
其实到高等学府我的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由于我对知识、对老师、对学校的尊重,所以我刚才深深的给校长、给老师们鞠躬,那不是礼节,而是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首先我向剑桥大学赠送“中华数字书院 ”,其中收入了中国出版的20万册电子图书,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家可以从中更多的了解中国。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说他古老,他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说他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 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制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弦”,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1000年不死,死而1000年不倒,倒而 1000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的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他百折不挠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主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今年春节除夕,我就是在灾区渡过的,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在救援的现场我曾经指挥过抢救,我紧紧抱住两个孩子。前不久一位在西班牙学绘画的同学把这幅场景画了一幅油画送给了我,标题就叫“依偎”。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乡亲们已经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七次到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越挫越奋的精神感到高兴,这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1/18。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世纪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封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了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达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一样彰显正义,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博人爱与友邦。说国强必霸这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
我们的新闻广播天天都在介绍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见解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他吸收未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都受到严重的冲击,现在危机尚未见底,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还难以预料,合作应对、共度难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信任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合作。 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要搞以邻为祸;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在达沃斯会上已经重申,应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我不想再重复在达沃斯讲的那些观点了,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千亿元,我们还大幅降息和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了汽车钢铁等10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时效对路的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科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订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经长期实行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制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制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体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的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注定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的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扶持,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女士们、先生们,英国是我这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这次访问加深了我对欧洲的了解,中欧合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对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充满信心,我们之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根本厉害冲突,中欧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光明,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你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
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美好的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和校长一样想起了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 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宏篇巨作架起了桥梁,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使中英交流的友好实质,在剑桥代代相传,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的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崭新篇章,谢谢大家!
作为大学生应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发展
作为未来发展后备力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充满信心,并承担起去开拓创新和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如何将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去学习更好的本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能力来助推国家经济在国际上有一片稳固的不败之地。在互相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持续崛起,这不仅是国际上最耀眼最闪亮的一颗星,更是在我们国内迅速提升国际实力和国民生活水的最好途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从2021年公布的数据可知: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四是从国际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2021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世界银行估算2021年全球GDP增长为4个百分点,虽然世界经济仍在恢复的过程中,但是面临的国际环境会更复杂。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总数不断攀升,对国际经济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存在极大的影响。其次,国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冲击。如美国的超规模刺激措施会带来通货膨胀,带来美元的贬值,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还是要靠我国国内市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国投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恢复,国际组织也预测我国2021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以及2021年的数据来看,“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2021年整体投资水平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民间投资水平增长不快,民间投资占比下降。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消费水平持续下滑,而且下滑趋势还没有得到抑制。一是2021年消费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下滑趋势没有改善。二是我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相比国际同期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三是我国消费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我国服务性消费存在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但是,我国核心技术产品还需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自给率不足。
面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对于大学生应该怎样看待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总结: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二战结束前,罗斯福为什么坚持要让中国进联合国五常?
今天的联合国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1943年提出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二战结束后世界再次陷入世界性战争,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比“国联”更加具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于是联合了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商讨建立联合国事宜。然而,对于刚开始的由当时的“美、苏、中、英”四国成为联合国4个常任理事国一事,英国和苏联都是激烈反对中国跟他们平起平坐的,尤其是英国的反对态度尤其的激烈,这些反对的国家认为当时的中国国力不足以成为4常之一。然而罗斯福坚持认为中国4万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成为战后4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这个问题僵持不下,最后英国提出欧洲地区增加一个法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才同意中国成为联合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于是就组成了今天的5常。不要以为美国真的是被我们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而感动的,其实美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首先一点,美国作为一个二战期间迅速崛起的大国,急需瓦解英法等国在亚洲地区的殖民体系,为美国将来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做铺垫。而让中国发挥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可以非常体面的让英法等国殖民体系瓦解掉,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还有一个就是罗斯福相信战后的中国是亲美的,这有利于帮助美国发挥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进而抵抗苏联在亚洲的扩张。虽然罗斯福的规划得非常好,但是还是没有办法预测到蒋介石的失败,最后就为我们做了嫁衣。
中国能进入联合国五常,罗斯福功不可没,为何苏联提出反对?
众所周知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国,当然在这大国地位的背后,是中国近百年来不断的奋斗和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几千万人民牺牲才换来的国际地位,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牢记,实际上在一战结束以后,为了管理国际事务,就专门成立了国际联盟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组织,调整世界范围内的纠纷。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快速扩张,使得国际联盟形同虚设,不能够很好地履行国际事务,所以在二战结束以后,国际联盟就被联合国取代了,当然联合国的创建也并非是一朝一夕,而是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初步草创,由当时同盟国英美两个国家倡议的,并在后来的国际事务商谈中,创建了一个以彼此共同的机构组织,并采用了罗斯福提议的联合国的名称。中国虽然历经磨难,参加国际事务比较少,但仍然参与了基本的联合国建设,并联合英美苏等国家向全世界倡议,因此后来的历次同盟国之间的会议,虽然中国很少派代表参加,但始终被包含在同盟国的范畴中,1944年在美国敦巴顿橡胶园中,举行有英美苏三国召开的会议,就有关组成联合国的事项达成共识。在会议中,罗斯福提出了“四警察”的构想,当时他认为占据全世界四分之三人口的大国,美英中苏都应该在未来联合国事务中,承担未来和平的使命,只要这四个大国不点头,未来就不会发生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这个想法当时英国并未提出反对,苏联虽然也没有反对,但是却提出中国进入“四警察”这个管理机构有问题。罗斯福提出这个大国主张的时候,是没有考虑到法国的,因为二战初期法国就已经沦陷,虽然有戴高乐组建的流亡政府,但实际上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都大大降低,反而中国在面对日本的侵略下,持续抵抗了很多年。苏联认为未来联合国中“三警察”就已经足够,没必要拉中国进来,因为中国积贫积弱,尤其是在历次国际会议中都没有参与,强行将他们拉进来是不合适的,但美国同样强硬表示,如果不拉中国进来的话,这次会议会以三国协议无法达成而作罢。与此同时英国认为自己在欧洲势单力孤,因此也想把法国拉进来,而美国拉进中国,同样也是为了在亚洲范围内遏制苏联的发展,出于这种战略目的考虑,苏联也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所以在会议结束以后,以中英美苏法五个大国作为旧金山会议的倡议国,法国虽然后来因为没有与会,因此退出倡议国的行列,但是基本上五大国的地位,在当时就已经得到了确认,只不过罗斯福未等到二战结束就去世了,仅仅几年以后,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让他有些始料未及吧。
如何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
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历史”的产物和“人类知识的总和”的结晶,始终坚持着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特质,也要求应用它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世界眼光。树立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深刻把握当今世界
各种力量、各个要素、各方面动因的内在根据、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准确地透视当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的基本规律。要善于从历史纵深观察和认识问题。认识和分析中国和当代世界问题,必须具备历史的纵深感,善于以史为鉴,从深刻的历史比较中汲取智慧,把握规律。要善于通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来观察和认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必须通过中国与世界在各个方面的联系来观察问题,制定科学的国际发展战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名族利益。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例子有什么?
例子如下:1、赫拉克力特所做的“人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说法,而他的所谓弟子“发展”为“人一生一次都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2、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永远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与社会实践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原理阐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否定式发展的环节,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定是杨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意义。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今中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摘要】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原理阐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提问】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否定式发展的环节,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定是杨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意义。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今中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