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是什么人?
《夏洛特烦恼》孟特与张杨在大学时期是恋人的关系,后来却因为马冬梅的关系,所以拆散了他和张杨。后来张杨成为了夏洛的手下,虽然孟特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其实内心里非常的痛恨马冬梅和夏洛。夏洛人物形简评: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沈腾饰演“窝囊废”夏洛,因为一场意外重返高中时代,从当年的学渣逆袭成为时代偶像,励志又搞笑。穿越回1997年后的夏洛,不仅成为校园风云人物,还赶在朴树许巍成名之前把他们的金曲唱遍,斩获“新生代华语音乐教父”的美名,甚至还与那姐合唱当年的《相约98》,成为“春晚史上最年轻的演唱者”,以最机智高效的方法改写人生,笑果十足。
张扬简介及详细资料
演艺经历 1986年,张杨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因中央戏剧学院87级招收插班生而再赴考场,遂转学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1992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 1997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爱情麻辣烫》,该片由高圆圆、徐静蕾合作主演,影片展现了当代城市人的爱情生活画卷 ,张杨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落叶归根 1999年,执导以北京一个普通的老澡堂为背景的剧情电影《洗澡》,该片反映了邻里百态和父子、兄弟的亲情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4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同时影片还入选了鹿特丹国际影展、西雅图国际影展等多个影展。 2001年,执导剧情电影《昨天》,该片获得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艺术探索特别奖,第4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翼奖"。2002年,与徐静蕾、耿乐联合主演剧情电影《开往春天的捷运》 。 2005年,执导由陈冲、孙海英共同主演的亲情电影《向日葵》,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觉来反映整个社会在三个时代间的风风雨雨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5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张扬作品 2007年,执导由赵本山、宋丹丹联袂出演的公路电影《落叶归根》 ,影片获得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大观单元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 2010年7月2日,首度尝试的商业类型片《无人驾驶》上映,影片以都市爱情为主题 。2012年5月8日,由其执导的青春励志电影《飞越老人院》上映 ,他凭借该片入围第11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4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导演奖;同年,执导由王珞丹、张译、吴天明联袂主演的微电影《老人愿》,该片是电影《飞越老人院》的前传故事 。 2013年,执导纪录短片《生活在别处》,该片是青年导演扶植计画第一季"逆袭"系列微电影的收官之作,影片以平实动人的手法记录大理的生活图景,描写了艺术家的生存现状 。 2014年,执导公益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 。2015年,担任青春喜剧电影《我的狐朋狗友》的制片人,该片由霍猛执导 。2016年,担任爱情电影《爱情麻辣烫之情定终身》的制片人 。 2017年6月20日,由其执导的伪纪录片《冈仁波齐》上映,该片由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联合主演 ,该片获得第2届义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8月18日,由其执导的文艺电影《皮绳上的魂》上映,该片改编自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 。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主要演员 1999年11月8日 《爱情麻辣烫》 爱情电影 高圆圆、徐静蕾、徐帆 1999年9月14日 《洗澡》 剧情电影 姜武、濮存昕、朱旭 2001年9月4日 《昨天》 剧情电影 贾宏声、王彤、贾凤森 2005年10月 《向日葵》 剧情电影 陈冲、孙海英、王海地 2006年2月1日 《太阳花》 爱情电影 夏雨、李冰冰 2007年1月19日 《落叶归根》 公路电影 赵本山、宋丹丹、孙海英 2010年7月2日 《无人驾驶》 爱情电影 刘烨、高圆圆、李小冉 2012年10月25日 《飞越老人院》 喜剧电影 颜丙燕、斯琴高娃、陈坤 2012年4月25日 《老人愿》 微电影 王珞丹、张译、吴天明 2013年 《生活在别处》 纪录短片 杨丽萍、叶永青、韩湘宁 2014年9月 《大山里的声音》 微电影 小不点 2015年 《冈仁波齐》 伪纪录片 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 2017年 《皮绳上的魂》 电影 金巴、曲尼次仁 编剧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99年 《爱情麻辣烫》 电影 1999年 《洗澡》 电影 2001年 《昨天》 电影 2005年 《向日葵》 电影 2006年 《太阳花》 电影 2007年 《落叶归根》 电影 2012年 《飞越老人院》 电影 2015年 《冈仁波齐》 电影 2017年 《皮绳上的魂》 电影 监制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2015年 《我的"狐朋狗友"》 电影 2015年 《冈仁波齐》 电影 2016年 《爱情麻辣烫之情定终身》 电影 2017年 《皮绳上的魂》 电影 参演电影 剧名 上映时间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开往春天的捷运 2002-05-28 张一白 耿乐、徐静蕾 综艺节目 播出时间 节目名称 2012-05-11 天天向上 社会活动 2015年10月20日,张杨担任第6届导演协会副会长 。 人物评价 张杨擅长以老百姓的家庭生活为主题,在电影中进行叙事和表达 (新浪娱乐评)。他在电影中表现出中国社会的变化,记录了一代人的心路历程 (国际线上评)。同时,他的电影以平民性的文化视觉带给观众直观平视的感受,从而构筑了真实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平民文化。作品的叙述角度普通细小,但又恰到好处地捕捉到日常生活中带有艺术表现力量又可以体现生活气息的角度。人物设定以普通市民为主,远离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也不同于过于边缘化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小人物。其作品整体上带有稳重又不恰到好处的敏感,高度概括了平民性的文化视角 (《成都大学学报》评)。
文青的定义是什么
最近一周的微信热门事件开始于一篇文章《张杨导演,我爱你》,标题中的“张杨”,即是去年广受众文青好评的电影《冈仁波齐》的导演,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个自称三毛转世的90后姑娘。比较有趣的是,由这篇文章引发出的系列和【文青】相关的讨论和文章,大多是一番嘲讽和戏虐,观点基本是文青太可怕,少碰。
其实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个事情为啥扯上了文青,或者更直接点,为什么在大众眼中,这篇文章的作者小二姐被定义成文青了呢?就因为她喜欢类似【冈仁波齐】的电影?或者去过西藏洗涤过心灵?或者因为她会写公众号?
后来我特地搜索了百度百科对文青的定义:第一,没有生活能力,挣不到钱;第二,有不切实际的梦想,痴呆而固执;第三,爱好文艺,喜欢电影、音乐。
哦,难怪,原来文青竟然是这个定义,明明白白的是个贬义词。
可是,在我心目中,文青是个褒义词,它的定义并非如此,在我心目总,被定义成文青的,比如说,
老朱,大学西方艺术史的老师。上课时,兴致盎然手舞足蹈,聊中世纪、聊文艺复兴,聊大学之道,聊他在欧洲的各种游历;下课后,天南地北胡聊海聊,聊电影、聊音乐、聊摄影、聊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他在学校里有个小屋,是我们胡聊海聊的阵地,聊到饭点,就带我们去搓一顿。
他特立独行,有自己的原则,坚决不写为了评职称而需要的论文,一直顶着讲师的职称,上着全校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电影和艺术,对于他来说不是爱好和消遣,是专业,是他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从小理工科背景的我,如果说身上真的有那么点【文学】气质,那大概就是老朱的启蒙。我一直记得他的两句教诲。第一句是,try,去尝试,勇敢去尝试,任何事情。比如货这么好的天气,你们不去谈恋爱,来听我的课,真是太可惜了。第二句是,要成为自由的人,前提条件是,知道你的下一顿饭在哪里,不只是下一顿饭,而是这辈子所有的下一顿饭。
再比如说,茶圈的一个老师。他在郊区的一个村子里,租了一套农民房,重新改造和设计,成为自己的茶寮。我第一次拜访的时候,眼中所见,一草一木、一壶一碗,都像是走进了电影【寻找千利休】里面千利休的茶居所。在面对我的种种困惑时,他说,大概喝了7年的茶,探索了7年,才觉得自己大概有点懂茶了。
这大概就是符合我心目中文青标记的人。我心目中的文青,也可以概括出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不只是爱好文艺,是在这方面有专业度,并且持续在探索。
第二,有梦想,也许也有可能不是那么切实际,但不停留在嘴上,是落实在行为上。
第三,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挣钱能力,不会看不起柴米油盐酱醋茶,对现实有基础客观的认识。
爱好和文艺相关的某个东西,但不只是将其当作消遣或娱乐,而是去探索和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并不只是朋友圈的九宫格图片,也并不是纯输入无输出的搬运工,如果文青的定义是看很多电影,或者去过很多地方,或者只是开个公众号,那这样的文艺都太浅薄了,浅薄到无法反驳百度百科对文青的定义。
文青是什么意思
文青意思是文艺青年,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文艺青年”是继“小资”之后重又兴起的一个身份标识,与之相应的环境变化大致有:歌坛上摇滚、民谣等“独立音乐”形式的兴盛,网络上继个人博客网站之后“豆瓣”等“兴趣小组”式网站的兴起,潮流界环保袋、手工服饰、玩偶等“创意市集”概念的推广等等。文艺青年坏处大于好处:文艺是消费的,而不是建设,文艺是给予的,而不是积累的,花钱是不用学的,是不需要门槛的,个别组织,包装某种理念, 除了骗钱,还败坏人的斗志。务实主义者,会面对真实的世界,需要满足别人的需求,然后给自己带来金钱和情感,而不是花钱来取悦自己。俾斯麦对青年人的劝告,只有三句话,就是要认真工作,不断地认真工作,工作到底。
影评|《冈仁波齐》
一场涤荡灵魂的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整部电影总结起来就一个字——素。
这也恰恰符合朝圣者最为纯洁的内心。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设计吸引眼球的矛盾。
如果你不是一个人比较有耐心的观众,我觉得你看不到底。
支持我看完这部电影的动力,实际上对朝圣和佛教以及藏文化的不了解,一种猎奇心理让我想继续看下去。
1200多公里,在那种高海拔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即使是一步步走都让人望而却步,更何况七步一跪地行进。
在朝拜的过程中,他们无视一切困难险阻。一位孕妇生了孩子,可是孩子生完后就立刻又带着孩子加入朝拜的队列中;一位年长者长眠于行进的旅途中,他逝世的面容是那么安详;遇见山体滑坡不知道躲;遇见公路积水也要跪拜过去……
在观影过程中我其实有种不解,甚至我觉得他们迂腐、盲目。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喝过的鸡汤告诉我“命运在自己手中”。
而他们觉得所有的苦难都是神明设计好的,不应逃避。自己及家人生活中遭遇的不幸,也都是因为曾经犯下的罪恶。
其实事实上是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没人可以说他们傻、他们盲目、他们迂腐。他们虔诚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是西藏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他们相信善报恶报皆有因,这也正是为何藏人多数有一种纯朴善良的本质。
其实朝圣,亦可以说是信徒们对自己灵魂的一次考验和救赎。
他们自省自己曾经或有意或无意的罪孽,就如屠夫对自己杀生的忏悔。他们想以最虔诚的方式祈求宽恕,然后从新开始,重拾打理乱糟糟生活的勇气。
他们相信命运神灵,也在内心坚守着:“哪怕自己这一生平凡也要心怀苍生,减少罪孽”的信念。
影片中一藏语歌插曲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的命运不相同,命运好的做了喇嘛,像我这命运不好的去了远方”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无论生而为人以何种身份,都要选择心存善念,默然前行!
电影《冈仁波齐》的看点是什么?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
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
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
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
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
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西藏的景致给予太
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在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
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为什么很多国外电影里都很推崇西藏文化?
之前很多外国电影里都很推崇西藏文化,原因有以下这么几个,外国人这么多都是信奉宗教的,而西藏的宗教文化也很有特色,而且据说国外人信奉的《圣经》里面的伊甸园很有可能指的就是西藏;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许多神秘的窑窟和壁画,很多外国人都把西藏看成是一个有着“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猎奇之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西藏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随着高科技的各种发展,而西藏还保存着那份纯粹的原生态的美也让很多人向往。西藏处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很高,相对于其他地方这边容易让人产生高原反应,但是这边的自然环境却是独一无二,干净纯洁,非常优美的。外国人通过他们的摄像头或者是画笔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画面,很多人看到了这些画面虽然去不了西藏,但对西藏总是莫名的向往。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紧张、压力、喧闹充斥着每个人的内心,快节奏的生活已经变成了常态,而相比这些西藏文化就好像和当代的现状相反,西藏的静谧、安详、人民的悠然都给了当下很多人冲击,无形当中会去向往,会去憧憬这样的生活,西藏像是心灵的一块儿净土。还有一点外国人不可以随意出入西藏,他们必须要参加西藏旅行社的团体游,他们需要有导游陪同,不可以自由行。西藏旅游的接待能力和环境的需要都不允许。还有外国人来中国游玩,他们想去西藏旅游,外籍游客入藏游玩比较麻烦,需要办理各种证件,他们对西藏也总是抱有着好奇的心理。西藏的很多景区也是不允许外国人参观的,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伊沟等地方。
为什么很多国外电影里都很推崇西藏文化?西藏文化有什么特色吗?
之前很多外国电影里都很推崇西藏文化,原因有以下这么几个,外国人这么多都是信奉宗教的,而西藏的宗教文化也很有特色,而且据说国外人信奉的《圣经》里面的伊甸园很有可能指的就是西藏;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许多神秘的窑窟和壁画,很多外国人都把西藏看成是一个有着“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猎奇之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西藏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随着高科技的各种发展,而西藏还保存着那份纯粹的原生态的美也让很多人向往。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模板范文三篇
电影《飞越疯人院》上映于1975年11月19日,是美国导演米洛斯·福曼的作品,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吧。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飞跃疯人院》观后感模板范文三篇,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模板范文 电影中的疯人院里,时刻带着一种被遮蔽了的压抑。不经意的看起来气氛似乎是和谐的,光线也是柔和的,连吃药治疗时都放着轻柔的音乐。病人们充分自由的在医院里四处活动,打牌抽烟。表现良好的人,甚至有机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外出。但仅有麦克默菲看出了这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脆弱环节。 影片开始,他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音乐里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药片。而这样的举动对于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而麦克默菲其实也并不是刻意的去做出这样的反叛,他的行为仅仅是出于天性。他无拘无束的性格必然和严谨的压制格格不入。在麦克默菲撞击下,原先安稳守纪的“疯人”们也开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们享受海边阳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齐的乐趣,享受争取自我反抗后从未感受过的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麦克默菲实际上破除的是一种仪式。当他到来之后,吃药、开会,心理治疗,所有的程序都遭到了质疑。虽然麦克默菲要求每次都遭到了拉奇德的拒绝,但对于一向机械般重复这些程式的疯子们来说,麦克默菲的举动无疑触动了他们。这使得当他们面临这种非暴力的压抑时,产生了新的反映。一个病人对拉奇德的质问:“既然比利不愿意说,你为什么非要问他。”而查理也开始大声哭泣着要自我的香烟。好比像是在一个坏孩子作了示范之后,所有的好孩子都被诱发了他们“坏”的天性。 最令我感到可笑的人就是那个护士了。疯子们在旁边发疯的时候,在场仅有那个护士自始至终坚持了一个冷漠的表情,好似视若无物一样。这个人物简直就是一个教条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颗麻木不仁的心灵,这和麦克墨菲那张丰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疯狂的心态构成了一个十分强烈的比较和对抗,护士长就是这个人群的统治者,就是这个工业社会的代表。如果动摇她的地位,或者违反了她所规定的体制,就要受到严格的处罚!被打,被电激。在这种暴力的统治下,使病人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意见。 虽然处于护士的高压控制状态,可是那些疯子为了争取自由还是不断挑战着她的权威。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出现了在反抗无效的情景下,几个疯子采取了精神胜利法的方式来到达满足自我欲望的目的。这从反面点出了疯人院的专制统治的可怕,影射出一个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会现实。试想,在这样充满着束缚和捆绑的社会条件下,又能出现多少个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来,这样的条件,只能培养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可悲的疯子了。 导演的用意很明显,把疯人院比喻成一个小社会,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把那群疯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统治的阶级,而护士和医生则是统治者,医院的规定就是教条,就是宪法,丝毫不润许任何人违背,说句俗话,就是只许我点灯,不许你放火。在教条的规定下,你必须要严格的服从,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当片中的这些疯子,就象机械一样所不停的重复着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时候。 最终酋长那个人物,或许在杀死那个疯子的同时就已经把他争取自由的思想传输到了自我的思想当中去了。在酋长逃跑的时候,疯人院里疯子们渴望独立自由的心境也被带到了广阔的大自然当中去了。从这个结尾当中,我们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会的一丝光明。 本片确实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深刻含义。我看了这部片也了解到了许多西方社会无奈的现实,但愿经过以后的.努力,社会上能够少些疯子,多些真正独立自由的人。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模板范文 麦克墨菲刚出场时,我便被他的外貌所吸引了,那种描述吸引我去想象这个人的模样。他进入医院后的放肆大笑看得我尤为开心,跟着文字设想画面再结合标题,我猜想他肯定那个带着大家冲出医院的人,虽然结局不是我想得那样,但看完后想了想也只有那样的结局才能凸显50年代的情状。一开始觉得布莱姆登是个懦弱不堪像个傻子一样的人,但到后来才发现他是看得最清楚的人,精妙之处也在这里:在这个医院里最表现最懦弱最无足轻重的人,是这个牢笼里看得最清楚最直击根本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给了我关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社会的混乱、人们的迷茫以及人们对冲破禁锢的渴望和努力。虽然这本书存在种族歧视的弊端,但还是要体谅那个时代背景。 这是我继看凡尔纳科幻小说之后,觉着最带感的作品,似乎每一个字都自带吸引人读下一个字的魅力。要是不一口气读下去,都不知道有多不爽快。 这些文字算不上书评,也就是个 读后感 而已,我自己写来看看罢了。 《飞跃疯人院》 观后感 模板范文 1848年的欧洲革命已成陈旧的历史回忆,诗人已化为西伯利亚一抔黄土,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呐喊,已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不朽诗篇。 初识《飞越疯人院》,是在初中时,收音机里的电影录音剪辑让我朦胧间感觉到一些什么,但是却无从捉摸。今日重看这一部美国电影历史上早期的自由主义经典,仍能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中,麦克被警察从劳教营押送到疯人院的时候,禁不住拥抱了如释重负的警察。从一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自然流露的活力。而当他一次又一次反抗护士长为代表的疯人院管理当局的时候,病人们看到了希望,从麻木不仁中苏醒过来并自动集合在他的旗帜下。从麦克爬出铁丝网带领大家在游艇上钓鱼为第一次高潮,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压制也不能动摇的自由战士。第一次的电击并没有损害他的斗志。一次次,我感受到的是以追求自由这一最高价值为原动力的永远不死的反抗精神。而在最后一次剧烈的反抗后,麦克被当局的强力电击变成了真的精神失常者。当晚,曾经形神呆滞,而被麦克的精神所唤醒的酋长在呼唤麦克一起出逃,却失望地发现那个自由战士麦克已经死了的时候,用枕头闷死了病床上的麦克,带领大家逃出了围着高高铁丝网的疯人院。 麦克死了,他是被自己唤醒的酋长闷死的。疯人院里,只有酋长知道麦克被从肉体上剥夺了反抗精神以后将会生不如死。麦克就是自由精神的体现,当自由不再时,可贵的生命也不再可贵。我最后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借助于酋长的手,麦克用他的死实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呐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麦克和自由精神同在。 从此我想到我所钟爱的另外两部影片:《刺激1995》和《天浴》。他们和《飞越疯人院》其实都属于自由主义题材的影片。前者和《飞越疯人院》一样,表现了对自由的不屈追求,凸显了一个以个人自由和解放为目标,不惜为此抗争到底的人物形象,这样一个人物,从外形上可能是平常的,但精神力量则是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这两部电影都通过艺术手法传递了一种"自由至上"的西方观念,而它也是以"平等、民主、自由"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后者则体现了国内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个特定人群的时代悲剧,这种悲剧正是源于病态自由后的反自由状态。
电影《飞跃疯人院》观后感范文三篇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写 观后感 的经历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观赏过后的感触,你对写观后感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影《飞跃疯人院》观后感范文三篇,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电影《飞跃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昏睡了几乎一个下午的周日晚上,实在是没有心情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抱着电脑趴在瑜伽垫上开始看电影,之前在电脑里下载了很多经典电影,点开了一部想看去一直没看的经典之作《飞越疯人院》。 影片的开头是对着精神病院的一群患者,基本上给每个人一个特写。然后是麦克被警察带到精神病院。医生在讨论他是不是真的有病,还是只是借口逃脱劳动。麦克在院中带着其他患者打球,赌博,向瑞秋护士要求放电视看棒球比赛,但是遭到了瑞秋的拒绝,她以投票的方式决定,结果第一次只有几个人举手,第二次投票只有九个人,投票结束时,麦克去游说病友,但都没人理他,出乎意料的一直不说话的大块头酋长却举手了。 麦克欢呼着叫瑞秋护士看,她却说投票已经结束。麦克看着电视里反射出的自己的样子,开始自己解说球赛,把病人全部吸引,并随着他的解说词一起跳跃激动。麦克带着一群疯子打球赛,让酋长守着篮筐不让对方进球,酋长充分发挥身高的优势,拦截进球,轻松地投球。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酋长最后带着微笑在球场上奔跑起来。 麦克似乎就是进来打破疯人院的一切规则和秩序的。他对抗冷酷教条的瑞秋,翻墙出去开着疗养车带着他们一起出海捕鱼,通过女友凯蒂在院里狂欢办派对。本来狂欢派对那次他可以出逃,但是酋长不愿意跟着他走。酋长说,出去了也是被利用,就像他们利用麦克一样。酋长沉默的生活在疯人院里,让别人一直以为他又傻又笨,就像麦克说的,原来他才是最聪明的人,一直在耍他们。比利在出海捕鱼那次爱上了凯蒂,狂欢夜麦克让凯蒂去跟比利一起度过,最后所有人都喝多了趴下。 第二天瑞秋来了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她很愤怒,她的规则被打破,权威被挑战。她威胁比利说要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妈妈,让他说出是谁干的事情。比利最后屈服了,但瑞秋没有遵守她的约定,还是要把比利带走。比利最后用玻璃碎片割断自己的颈动脉自杀了。瑞秋出来说,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所有的要尽快回到原来的位置。麦克在这个时候爆发了,他冲上去,死命的掐住瑞秋的脖子,想要杀死她。最后被疯人院的保安制服。 影片的最后一切回到了原样,瑞秋依然同志着这里。两个保安带着麦克回来了,酋长在他们走开的时候去看麦克,说现在他愿意跟他走了,他知道麦克不会抛下他,但是麦克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对他眨眼睛,却装傻骗过所有人。这次麦克是真的变傻了,额头的两侧做手术摘除了什么东西。酋长抱着麦克,说他也不会抛弃他,会带上他一起走。麦克艰难的回答了“ok”。酋长拿起枕头捂死了麦克,搬起了压力水箱。当初麦克打赌时,也曾搬过水箱,但以失败告终。麦克说至少我试过了不是吗?用它砸碎了医院的铁窗,在晨曦中慢慢消失。那些疯子都为他欢呼,但是自己却没有走出去的勇气。 故事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麦克本是疯人院里最正常最健康的一个人,在最开始的总是做些疯狂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有病,到最后想尽办法要逃离。在狂欢夜的时候我以为他会带着酋长一起离开,跟着凯蒂一起走。但是却都醉死了。最后被医院做了手术活生生地变傻,变成不正常了。一切想逃离的,最后还是无法逃离。反而是一直冷静沉默的酋长最后带着麦克默菲的自由的灵魂一起飞越出疯人院了。 那个朝着瑞秋大叫,说我不是小孩子,不要把我当成小孩子,你不能控制我的烟就像控制小孩子的饼干一样,在你高兴地时候才会给一点的巴提尼最后还是接受了瑞秋的控制,安然的到影片最后还是呆在疯人院里。 有些人的反抗是因为有人带领,一旦没有了别人的指引,自己就会失去改变的勇气,让一切龟缩到原状。百度上说这部是美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每个经典的电影看完之后都会让你久久不能平静,带给你思想的冲击,让你开始反思自己。 电影《飞跃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两小时前,决定要看《飞越疯人院》,两小时后,我的头很痛,是“我”在非常强烈的想表达自己的观后感。首先想说,这是一部好电影,真的。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对着这一群疯子,从内心发问的。你们疯了吗? 在影片最后那个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杀了,看到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个说话结巴的young man,感觉他不是真正的疯,他只是被恐惧吞噬了,他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 医院里的护士对他的死应该承担直接责任,我对她印象最深的是她总说的一句话“为了更好的治疗。”再用麦克墨菲对她评价的一句话“她总是在撒谎。”他真的是在帮助病人治疗吗?在她的管理下,医院非常的安静一切都是我们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揭伤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利忙手忙脚穿上裤子,站在护士面前,护士问他知不知道羞耻。比利告诉她自己不以为然,觉得很自豪。此刻比利和正常人一样,他直视了自己的恐惧,所以他也不再结巴了。但是下一秒,护士却以“告诉他妈妈”来威胁他。比利马上意识到了问题严重,他开始慌乱不安,他一直乞求不要“告诉她妈妈”,护士依旧冷漠,我们都知道她不会告诉他妈妈,但比利不会,他一直在呐喊着NO……NO……NO……NO……NO……NO……直到玻璃划过自己的喉咙,眼神依旧是恐惧。 麦克墨菲看到这一幕内心是愧疚,他认为是自己的错,悲伤着,无法原谅的错误。对比麦克墨菲,护士却表现的是“正常”,她依旧如往常,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死去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生命。麦克墨菲看到护士的冷漠,充满愤怒,他认为是她杀死了比利,他用双手扼住对方的喉咙,用尽全力的直到死去。 “至少我试过了”,这一幕是他打得一个赌,他打赌说自己能搬起一个笨重的饮水机,砸开铁窗从这里逃走,但他和我预料的一样,搬不动,失败了。他们嘲笑他,于是他说出这句耐人寻味的话。“至少我试过了” 他们没有试过,他们在这里一直没有尝试,我认为他们是被囚禁的,他们却说自己是自愿的。他们接受命运,选择做一个疯子,住在用铁丝包围的高墙下。麦克墨菲却不一样,因为他本身就不属于这里,他一直在打破规则,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教父,关于自由。 我把影片的人物进行分类,一种是正常人眼中疯子中的"正常"和“疯子”,一种是疯子眼中的“正常”和“疯子”。正常人是我们,疯子是病人。 前一种我们认为的疯子是非正常+神智不清+痴呆的那种。“正常"是我们认为的疯子,”疯子“却是加了一些独立思考的一面,让他们显得疯子中的非正常+神智清晰+不受制约的危险。 后一种应该是从非正常+神智不清+痴呆的的疯子。疯子看到的正常包括正常人+自己。”疯子“是第三类,也是独立思考的人,他们不同于疯子与正常人。他们是有自我的人,有独立的价值观,他们思考着质疑着,他们为自己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寻找着一个又一个的答案。所以我认为”疯子“才是真正的人类,可以升级的新人类。 影片到最后,麦克墨菲死了,在掐住护士的喉咙那一刻起,他死了,他自己选择的死,他不再理智,他没有像以前巧妙的避开规则,而是直接杀死规则,以牺牲自己的方式。 他被做了前额叶摘除手术,变成了真正的疯子,他变得在正常不过了,不论是我们眼中,还是疯子眼中,他非常的普通。眼神痴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再交流,不能行走。这时他应该死了,精神虽然未死,但载体已经无法工作,没有了价值。不过值得庆幸的他还是飞越了疯人院。 影片最后,酋长帮他逃离了疯人院,和他一起。酋长这个人是一个壮汉,他身材魁梧,却不愿讲话,被所有人认为是聋哑人,为什么聋哑人也被送进疯人院,这个我不清楚。但是他认同了麦克墨菲,和他坦诚相待,他告诉麦克墨菲,自己父亲经常被人利用,而且还落到凄惨的死去,因为父亲比自己还要强大。所以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去说一句话。是麦克墨菲帮助了他,他不再静止,他开始奔跑在篮球场上,僵硬的表情露出内心的笑~直到影评最后,酋长因为有了感情,他看到麦克墨菲的痛苦,决定要帮助他。 “我们一起逃走”。这是酋长最后一次对麦克墨菲说的话,我相信麦克墨菲一定听见了。虽然这种逃跑却是死亡。酋长用尽全力将枕头压住他,将他闷死,然后自己逃走。但是他却用了麦克墨菲第一个方法,搬起饮水机,砸开铁窗,消失在黑暗中。 电影《飞跃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这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狭小空间。时代无法诉说的悲哀,那是被神明所遗弃的地带。如果连自由都被带走,如果连悲伤都被带走。 是的,你们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活着,活到老迈的无法再行走,连天空的颜色都无法辨认。贴着温柔与优秀标签的护士微笑着,恶毒地说。那是限制一切的规章、制度,他们打压着每一个精神有些失常的人们。开始,妥协、接受,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接着,是放弃,僵硬的精神死亡。然后,迷茫的眼神看见了渺茫的希望,开始静默、抵触、挣脱,疯狂的呐喊。 嗟叹是圣人的职业,你们是普通人,无需介意,请大声的长啸疾呼。 当然,黑暗看不见眼泪。因为它讨厌。 最可怕的不是被人限制了自由,而是自己将自己锁住。自己主动的带上精神的枷锁。 没有反抗就没有改变,这个肮脏不堪的角落也许会永远堆上阴暗的灰尘。 如果不是mc的出现,如果他不曾出现,他不曾大喊混蛋,不曾打破监管者的脑袋,不曾带给他们希望,那扇宽敞的、雪白的,又温暖的能让阳光桀骜不驯地撒了进来的窗户。 可怕的是他未曾出现的那段时光,但是,可爱的是他出现了。 电影带给了我们深深地绝望,但是,却把希望留了下来。 这是最重要的。时代也总是这样,总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送来了丝丝希望的曙光。我无法解释那希望出现的原因,但我却清楚的知道它出现的时间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时代的一击,以它的气节,用它的方式。没有摇晃、没有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