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祀

时间:2024-06-05 14:53:27编辑:笔记君

胤褆的读音是什么?

胤褆读音为yìn tí。康熙长子不是胤褆,应该是胤禔,部首不一样,读音是yìn?zhī。(1)胤【yìn】 ?基本释义:后代;后嗣。(2)褆【tí】?基本释义1.〔褆褆〕衣服厚的样子。2.衣服好的样子。爱新觉罗·胤禔(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扩展资料:康熙其他皇子的名字读音和介绍:1、胤礽【yìn réng】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2、胤祉【yìn?zhǐ】?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3、胤禛【yìn?zhēn】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4、胤禩【yìn?sì】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禔的读音是什么?

胤禔读音是yìn tí。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十四日午时(3月12日12时左右),惠妃乌拉那拉氏生下了她与康熙帝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为保清,后改名为胤禔。在胤禔之前,康熙皇帝已经有4个儿子先后出生,因此胤禔实际排行应是第五,但不幸的是,这四位小哥哥都是夭折,未成年,没有序齿,故胤禔为皇长子。影视形象:1987年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谭荣杰饰大阿哥。1994年电视剧《君临天下》黄允材饰大阿哥。1999年电视剧《雍正王朝》张彦春饰大阿哥。2001年电视剧《康熙王朝》高田昊饰大阿哥。2003年电视剧《皇太子秘史》陈之辉饰大阿哥。2011年电视剧《步步惊心》杨晓波饰大阿哥。2012年电视剧《深宫谍影》吴雨枫饰大阿哥。2018年网络剧《花落宫廷错流年》邢城饰大阿哥。2019年电视剧《梦回大清》卢冠东饰大阿哥。

历史上九阿哥胤禟是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胤禟历史名人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 雍正 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 康熙 帝的第九子, 雍正 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   康熙四十八年(1799年)三月,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并甚亲信当时来华传教士, 胤禟善于结交朋友, 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义,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为忌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临终以皇四子胤禛为继承人。胤禩集团的希望彻底落空了。从此胤禟开始连遭厄运。   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宁驻扎。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 乾隆 间恢复原名、宗籍。    如何评价爱新觉罗·胤禟   胤禟善于经商,为其兄胤禩夺嫡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他本人并不贪恋皇位,是八爷党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夺嫡失败也没有背弃胤禩,不少人认为他是无情皇家中的懂情讲义之人。胤禟作为当朝皇子,在其同时代满足贵胄中,无论从受教育条件,学习的系统性,内容的丰富性而言,都是少数幸运者之一。由于具备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他能从事战车式样设计,以拉丁文字母拼写满文,编造满文19字头等今日看来颇具创意之事。此外,通过参与值守京城,办理政务,他得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无论对世事的了解   ,从政能力以及获取私利的手段,都较生活圈子日益缩小的清朝中后期皇子,略高一筹。   如果从个人角度看,包括胤禟在内,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皇子所拥有的发展空间相当狭小,康熙帝施教的目的,是希望他们成为文武全才,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以保王朝长治久安,而非站在皇子本人角度,考虑,重视其各自的兴趣,特长,或将他们培养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专家。对于胤禟等皇子而言,虽然自幼被要求保持尚武传统,娴习国语骑射,并以儒家思想作为立身之道。可是,其内心深处,仍以成为皇位继承人为最大追求目标,作为衡量一生成败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单一价值取向的价值观支配下,他的创造潜力没有得到发掘,才智无从发挥,若干发明创造,其后竟被作为罪状,公之于众,遭到批斥。其虽有出色的结交能力,但这一能力施展得越充分,便愈益招致竞争对手的忌痕,其最终结局也就越惨。   历代评价   康熙帝:九阿哥甚勇敢,骑马强于其他阿哥。   雍正帝:①胤禟不知感激朕恩,肆行傲慢,全无臣下事君之礼,且称出家离世等语。其意以为,出家则无兄弟之谊,离世则无君臣之分。如此荒诞不经,朕不解其胸中是何意见也。朕受皇考付托之重,临御以来,于国家政务悉心办理。朕自揣精神力量,可以经理有余,惟于弟兄之中,此数人万难化诲,既不感恩,又不畏法,使朕心力俱困。 ②外饰淳良,内藏奸狡。 ③贿买恶棍,到处称誉。   穆景远:胤禟相貌大有福气,将来必定要做皇太子的,皇上看他也很重。   秦道然盛赞胤禟“为人宽宏大量,慈祥恺悌”,“有帝王体”。即使在受审中,依然承认胤禟“好将货财给人,借与人全不计较”。   苏努曾称赞胤禟“气象大气”。   李绂:大概不被阿其那(胤禩)、塞思黑愚弄之人,万中无一。此二人只柔奸巨滑,世所罕见,胆量忍性,实出世人。


八阿哥胤祀简介 胤祀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胤   别名:八阿哥   国家:中国   民族:满族   所处朝代:清朝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出生时间:公元1681年   去世时间:公元1726年   父亲:康熙皇帝   母亲:良妃卫氏   祖父:顺治皇帝   祖母:孝康章皇后   职业:八阿哥   爵位:和硕廉亲王   官职: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工部事务   主要成就:二征噶尔丹、管理广善库、总理事务、管理工部、管理理藩院等   胤祀,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八子,序齿第十六个儿子,全名爱新觉罗·胤祀,生于公元1681年的北京紫禁城,去世于公元1726年。   胤祀的母亲是康熙朝后宫中的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现在电视剧将良妃卫氏描写成一位地位低下,相貌绝美的女子。地位低下,辛者库出生,因美貌受宠,后来生下八阿哥胤祀,使得胤祀也因此得宠。   康熙宠爱胤祀这倒是事实,胤祀从小就受到康熙的宠爱,十七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贝勒。当时一同册封的还有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胤祀是其中最年幼之人。不仅如此,康熙还多次对年少的他赋予重任。康熙不仅仍他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出塞办理政务,并且还让他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   如果就这样下去,能不能登上帝位是一说,但是一个富贵王爷是绝对跑不掉的。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康熙四十七年发生,康熙第一次废掉胤的太子之位的时候。太子被废,众皇子都跃跃欲试,对皇位的渴望都展现了出来。当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皇八子,胤祀的动作。   胤祀品性宽良,平日里就与众位大臣交好,甚至皇亲宗室中也有不少对其赞誉有加的存在。太子被废之后,八阿哥一党动作频频。康熙初时并没有什么,但是等到胤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时候,康熙则开始厌恶起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胤在康熙新中的形象大损。   康熙几次呵斥打压胤祀一党,使得胤祀一脉元气大伤。但是胤祀并没有放弃对皇位的争夺,直到康熙的最后十一年中,他都一直在为皇位努力。   公元1722年,也就是六十一年,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之久的清圣祖康熙帝玄烨驾崩。驾崩前留下遗诏,传位给皇四子胤。原本以为就算自己受到康熙帝厌恶,但是怎么也应该是与自己同一国,深受康熙帝器重的胤继承皇位。可事实上却是与自己有纷争的皇四子胤继位,这让他大受打击。   胤继位之后,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坐稳皇位之后,便开始各种打压胤祀一党。当然也有人说,雍正帝之所以对自己的兄弟如此冷酷,是因为胤祀在胤上位之后,多次策划胤继位不正统的谣言,因此遭来雍正的反击。   胤祀最后被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九月薨,享年45岁。一直到乾隆时期,才以胤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史书山记载,胤祀是因为呕病而死,但是民间传说他是被毒死的。现在许多电视剧,为了剧情需要,便采用民间的结局,但是事实如何,也只有当时的人才知道了。


如何看待《雍正王朝》里的八王爷?

《雍正王朝》里的八王爷是个城府极深的人。《雍正王朝》里的八王爷为人谨慎,城府极深,擅于笼络人心,“九子夺嫡”中“八爷党”的领袖,为夺得储位而不择手段。胤禛继位后,被委任为总理王大臣,然而其夺位之心仍未消灭。先后制造了多起事端阻碍雍正推行的新政,又制造“八王议政”试图发起兵变,然事败后被雍正改名为“阿其那”,不久自裁于家中。《雍正王朝》的剧情看点:《雍正王朝》无论是高潮迭起的剧情设置还是环环相扣的故事格局,都让《雍正王朝》在历史正剧当中无出其右,而刘和平的大家手笔,不但为这部剧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更是传达了一种更博大深邃的“大中国史观”,其中对于波谲云诡的政治风波,以及翻云覆雨的朝堂争夺,则是做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营造与刻画。

雍正王朝八王爷的归宿

  雍正尚未正式登极,即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示以优宠。十二月十一日加封为和硕廉亲王,十二月十三日授为理藩院尚书,次年二月十七日命办理工部事务,可谓风光一时。但这些恩赐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呢?胤禩对这一切始终认识得非常清楚,绝没有被表面的假相所迷惑。不只是他,就连他的福晋郭络罗氏也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透彻,当胤禩加封亲王,她的母家来称贺时,她说:“何喜之有,不知陨首何日”,可见一斑。再观日后形势,果真如其所言,令人心伤。
  雍正是玩弄两面作派的高手,且看他在企图稳住胤禩的同时,对于胤禟、胤俄、胤禵、鄂伦岱、苏努等与胤禩休戚相关之人又是如何处置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遣公爵鄂伦岱仍往军前并办理驿站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逮太监张起用、何玉柱等十二人,发遣边外,籍没家产。张起用,康熙宜妃宫中太监;何玉枉,贝子胤禟之太监。谕称:“伊等俱系极恶,尽皆富饶.如不肯远去,即令自尽,护送人员报明所在地方官验看烧毁,仍将骸骨送至发遣之处。”;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帝命贝子胤禟往驻西宁。谕称:大将军于京,其往复尚未定,俟胡土克图喇嘛等到日,再为商榷,西宁不可无人驻扎,命九贝子前往;
  雍正元年正月十六日,遣皇十弟敦郡王胤俄等护送已故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龛座回喀尔喀蒙古;
  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雍正帝因即位以来,施政受阻,被议者多,责皇九弟胤禟及贝勒苏努等,本日将苏努之子勒什亨革职,发往西宁,跟随胤禟效力;其弟乌尔陈因同情其兄,一并发往;
  雍正元年三月十三日,以吴尔占、色尔图等“无知妄乱,不安本分”,遣往盛京居住,夺其属下佐领,谕称:“从前伊父获罪于皇考,贬其亲王之爵,伊等怨望,肆行诽谤。”“伊等希图王爵,互相倾害,陷伊宗嗣于死地。”吴尔占,故安亲王岳乐之子,色尔图,岳乐之孙,本年十二月,撤安亲王爵;
  雍正元年四月初二日,命皇十四弟、贝子胤禵留遵化守陵,又命胤禵家人雅图、护卫孙泰、苏伯、常明等永远枷示,伊等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枷;
  雍正元年五月十三日,革贝子胤禵禄米。
  雍正将与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予以孤立,并多次谕臣下之人勿蹈朋党习气,可谓是敲山震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罚,如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圣祖皇帝及其四皇后神牌升附太庙,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因其皆为新制,故而油气薰蒸,雍正大怒,命管工部事之廉亲王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太庙前一昼夜;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雍正帝就丧事奢诽靡罪责胤禩之党。
  雍正元年后期至二年间,青海战事吃紧,使得他将全部精力放诸于外患。但对于胤禩等人仍时加防范训斥: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皇十弟敦郡王胤俄从边外陀罗庙坐车入张家口关,署宣化总兵官许国桂奏闻,雍正帝密谕以“不可给他一点体面” ;
  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责胤禩,谕诸王大臣:圣祖生前,因胤禩种种妄行,致皇考暮年愤懑,“肌体清瘦,血气衰耗”,伊等毫无爱恋之心,仍“固结党援,希图侥幸”,朕即位后,将胤禩优封亲王,任以总理事务,理应痛改前非,输其诚悃,乃不以事君、事兄为重,以胤禟、胤禵曾为伊出力,怀挟私心。诸凡事务,有意毁废,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因胤俄逗留张家口。再责胤禩;
  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胤俄被革去王爵,调回京师,永远拘禁;
  雍正二年五月十四日,处置苏努,著革去贝勒,撤出部分佐领,同其在京诸子于十日内往右卫居住,“若不安静自守,仍事钻营,差人往来京师,定将苏努明正国法。”本年十一月十九日,苏努卒于右卫戍所;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日,谕责胤禩及其亲信,称: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皆夤缘妄乱之人,为廉亲王胤禩之党,命将七十革职,六月二十一日,将七十连同妻子发往三姓地方;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因言嗣统事,责胤禩、胤禟、胤禵;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裕亲王保泰因“迎合廉亲王”,被革去亲王;
  雍正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因胤禩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雍正谕责其诡诈;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因胤禩管理理藩院时,不给来京的科尔沁台吉等人盘费事,再受谕责;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因胤禩等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可省运费事,雍正谕工部:此特胤禩存心阴险,欲加朕以轻陵工、重财物之名也;
  雍正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汝福为胤禩之党,其伯父、宗室佛格任尚书、都统时,“凡事舛错”,将佛格、汝福均交宗人府监禁;
  雍正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责胤禟“外饰淳良,内藏奸狡”,其属下人“纵滋骚扰民间”,命都统楚宗前往约束之;
  雍正三年二月十四日,谕胤禩责“怀挟私心,遇事播弄,希动摇众志,搅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言:皇考梓宫运往山陵,向例用夫役二万余名,而胤禩密奏拟减省一半,胤禩又称上驷院畜马太多,欲行裁减,无非彰皇考糜费之名,或使将来有缓急时无所取资,此外又以破纸写奏章,祭祀所用破损桌案奉祝版,更衣幄次油气熏蒸,“胤禩非才力不及、智虑不到之人,而存心行事或此,诚不知其何意。”;
  雍正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再责胤禩、胤禟、胤俄、胤禵,本日谕中又责阿灵阿、鄂伦岱二人乃胤禩等之党首,罪恶至重,命将鄂伦岱发往奉天,与阿尔松阿一同居住,使其远离京师,不致煽惑朝政;
  雍正三年三月十三日,工部于行文时将廉亲王抬写,果亲王胤礼等参奏,谕:“如此方是,甚属可嘉。王大臣等所行果能如此,朕之保全骨肉,亦可以自必矣。”本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革退胤禩王爵,谕称:“可任其妄为,伊妄为力竭,或有止日。尚望其回心归正,庶几与朕出力也。”;
  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胤禩无功有罪;
  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谕责管工部事胤禩。
  一二年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且观其间数次谕责,皆因胤禩署理工部事务欲节省支出所致,此举皆出于公,却被雍正责为“存心阴险”,令人恶目而瞠,哭笑不得。正当雍正欲一鼓作气将胤禩诸人惩治殆尽时,他的心腹密臣年羹尧悖逆事发,使他不得不腾出手来先处置这个真正的危险。待年羹尧于雍正三年七月二十七日降为闲散章京在杭州行走,已成为笼中之鸟时,雍正正式向胤禩诸人动刀:
  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八日,胤禟被革去贝子;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胤禩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
  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四日,胤禵因任大将军时“任意妄为,苦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帑银徇情糜费”,经宗人府参奏,由郡王降为贝子;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随行,实为监视;
  雍正四年正月初四日,胤禟因以密语与其子通信被议罪;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
  雍正四年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本日雍正谕:“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胤禩之子,今胤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于胤祹,令其约束养赡。”;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简亲王雅尔江阿因“专惧胤禩、苏努等悖逆之徒”,被革去亲王;
  雍正四年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旨曰:尔等乘便行文楚宗,将胤禟唐之名并伊子孙之名著伊自身书写;胤禩及其子之名亦著胤禩自行书写;本月十二日,胤禩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四日,将胤禟改名为“塞思黑”;
  雍正四年五月初二日,禁锢贝子胤禵,其子白起甚属不堪,著与胤禵一处禁锢;
  雍正四年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
  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
  胤禩共有罪状四十款,主要有:欲谋杀胤礽,希图储位;与胤禵暗蓄刺客,谋为不轨;诡托矫廉,用胤禟之财收买人心;擅自销毁圣祖朱批折子,悖逆不敬;晋封亲王,出言怨诽;蒙恩委任,挟私怀诈,遇事播弄;庇护私人,谋集党羽,逆理昏乱,肆意刑赏;含刀发誓,显系诅咒;拘禁宗人府,全无恐惧,反有不愿全尸之语。雍正称其为“凶恶之性,古今罕闻”。 一纸诏令,铁板钉钉,胤禩一生就此被盖棺定论。叹,叹。
  同年八月二十七日,胤禟因腹泄卒于保定。未几,九月初八日,胤禩亦因呕病卒于监所。
  对于雍正的咄咄逼人,胤禩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他利用职务之便,给雍正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主持康熙葬礼时提出,为了节省开销,可缩运送康熙梓宫夫役人数,同时改在陵寝当地采办建陵红土:制作大典所用的乘舆法物则用断钉薄板,敷衍塞责,致使祖宗牌漆流字漫,欲陷雍正“以不敬之名耳”。同时,胤禩继续结党营私。工部侍郎岳周拖欠了应缴的钱粮,胤禩慷慨解囊,代为完纳,布下人情。雍正将这些事早已记在心里,解决完他的心腹胤禵后,就对胤禩进行了猛烈地进攻。雍正四年召见群臣,声称“廉亲王允禩狂逆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至于罪恶的具体内容,则很空洞。二月,降胤禩为民王,圈禁高墙。三月,下令胤禩改名为阿其那(满语为“狗”,但学界尚无定论)。五月,下令胤禟改名为塞思黑(满语为“猪”,但学界尚无定论)。同时,向内外臣工、八旗军民等宣布胤禩、胤禟、胤禵的罪状。胤禟被从西北押至保定,雍正命直隶总督李绂就地“圈住”,李绂给胤禟的待遇真正到了“猪狗不如”,以致胤禟常常在酷暑中晕死。八月二十七日卯时,胤禟逝于圈禁之地。九月初八,胤禩也逝于禁所。(各中日期、事件以及涉及到的人物地点可能版本繁杂,不能统一,仅做参考)


清代九阿哥胤禟的结局是怎样的?

皇九子胤禟((yìn táng)的结局最为悲惨,他不仅被更名削掉宗籍,而且最后活活在监狱中被折磨而死(另说在狱中被毒死的)。爱新觉罗·胤禟,母亲是宜妃郭络罗氏。史书记载,九阿哥胤禟天资聪慧,从小就是一个小发明家,对满汉文化都有研究。而且为人更是重情重义、慷慨大方,正因为他强力支持八阿哥胤禩(即八爷党),结果被雍正所憎恨。扩展资料:相关背景“九子夺嫡”是康熙一生最大的败笔,当年康熙对皇子的教育采取发挥其长处的方式,而没有站在皇子本身的角度考虑,最终造成了悲剧的产生。雍正三年,胤禟被革去爵位;雍正四年,胤禟被废除宗籍,被关押在禁地,身缚铁锁。不仅如此,当时雍正帝还让其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这位从小就聪慧异常的皇子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但也有传言说胤禟是被雍正下令毒死的,终年四十三岁。纵观胤禟的一生,虽然他本人对皇位没有迷恋,但是因为他身在帝王家,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九阿哥胤禟的结局如何?

皇九子胤禟((yìn táng)的结局最为悲惨,他不仅被更名削掉宗籍,而且最后活活在监狱中被折磨而死(另说在狱中被毒死的)。爱新觉罗·胤禟,母亲是宜妃郭络罗氏。史书记载,九阿哥胤禟天资聪慧,从小就是一个小发明家,对满汉文化都有研究。而且为人更是重情重义、慷慨大方,正因为他强力支持八阿哥胤禩(即八爷党),结果被雍正所憎恨。扩展资料:相关背景“九子夺嫡”是康熙一生最大的败笔,当年康熙对皇子的教育采取发挥其长处的方式,而没有站在皇子本身的角度考虑,最终造成了悲剧的产生。雍正三年,胤禟被革去爵位;雍正四年,胤禟被废除宗籍,被关押在禁地,身缚铁锁。不仅如此,当时雍正帝还让其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这位从小就聪慧异常的皇子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但也有传言说胤禟是被雍正下令毒死的,终年四十三岁。纵观胤禟的一生,虽然他本人对皇位没有迷恋,但是因为他身在帝王家,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清朝八爷胤禩的详细历史

  一,简介: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 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二,生平详解:
  康熙二十年(辛酉)
  二月初十(甲午),出生。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岁
  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时出生(公历1681年3月29日),在康熙皇帝诸子中排行第八。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边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视京畿。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岁
  七月, 随康熙帝巡幸边塞。
  十一月, 随康熙帝谒暂安奉殿和孝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岁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岁
  正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随其谒暂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
  九月,随康熙巡行北塞,经理军务。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岁
  三月初二日,康熙第一次册封皇子,晋为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岁
  二月,随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并视察河工。
  闰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是年, 康熙帝为成年诸皇子建府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二月,生母册为良嫔,未几进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岁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六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岁
  五月十九日 索额图获罪,与诸皇子觊觎储位有关。
  六月二十六日 裕亲王福全逝世,其曾向康熙夸赞胤禩。康熙帝命诸皇子俱穿孝。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岁
  六月, 随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岁
  正月初五日寅时,长子弘旺出生,庶母张氏。
  九月初四日,康熙于行猎途中废立皇太子胤礽。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内务府总管事。
  九月二十五日,康熙闻皇长子胤禔言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随命胤禔将张明德拿交刑部审问。
  九月二十八日,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称其所查未尽,到处妄博虚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众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欲著将其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后由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舍身相救,方才未果。
  十月初二日,因张明德案,被革去贝勒,降为闲散宗室。
  十月初四,再受康熙帝责,谓其自幼性奸心妄,邀结苏努为党羽,并言其妻“嫉妒行恶”。按,胤禩之妻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见。时帝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复召见。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令满汉文武举奏皇太子,诸大臣皆举胤禩,康熙未允,诸大臣皆不敢再议。
  十一月十六日,废太子胤礽被释。
  十一月二十八日,复封为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岁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满汉文武大臣,查问去年为何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将马齐交于胤禩严行拘禁。
  二月二十八日,随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随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猎,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十二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游五台山。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岁
  一月,随康熙帝巡视通州河堤。
  四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心甚悲痛,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岁
  五月,随康熙帝巡塞。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五月初十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岁
  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周年往祭,未赴康熙热河行在请安,遣太监送两只将毙之鹰给康熙,康熙帝极为愤怒,召诸皇子至,重责于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奏折诉冤。
  十一月二十八日,再受康熙帝责。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岁
  正月二十九日,被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岁
  九月十二日,患伤寒病不起。
  九月二十五日,因卧病处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经之路,帝降旨将伊移回家中。
  十月初五日,病愈。康熙帝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岁
  二月初一日,随康熙帝巡视畿甸,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随康熙帝巡塞外。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岁
  十二月十二日 抚远大将军胤禵率军起程。于太和殿前行颁给大将军敕印仪式。
  本年,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岁
  四月十一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岁
  四月十二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岁
  三月,由康熙帝朱笔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七月,随康熙帝行围。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本日戊刻,康熙帝逝,终年六十九岁。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与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受封为亲王。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
  十二月十一日,受封为和硕廉亲王。
  十二月十三日,受命为理藩院尚书。
  雍正元年(1723年)42岁
  二月十七日,受命办理工部事务。
  九月初四日,因奉圣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庙事,于端门前设更衣帐房,因新制,油气薰蒸,雍正帝怒,命其跪太庙前一昼夜。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其母良妃之事丧事奢靡事受雍正责。
  雍正二年(1724年)43岁
  四月初七日,雍正帝责其“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四月初八日,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张家口事,受雍正责。
  五月二十日,并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人雍正帝责为“夤缘妄乱之人”。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责其与允禟、允禵等人于康熙年间“结为朋党”。
  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受雍正责。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责,言其阻挠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以省运费事受雍正责。
  雍正三年 (1725年)44岁
  二月十四日,因减省夫役、畜马等事受雍正帝责。
  二月二十九日,并允禟、允禵、允[礻我]、阿灵阿、鄂伦岱等人受雍正责。
  三月十三日,于工部行文时被抬写,被果亲王允礼等参奏。
  三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将其革退王爵。雍正帝谕“尚望其回心归正”。
  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雍正帝言其无功有罪,宽免。
  三月,退总理事务。
  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二日,因内务府增减披甲人数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其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有旨宽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护军九十六被毙事,遭宗人府参奏。雍正命每旗派马兵若干于其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岁
  正月初五日,与允禟、苏努、吴尔占等人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正月二十五日,受雍正命与允禵共议奏皇九弟允禟以密语与其子通信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时,长孙永类出生,嫡母舒穆禄氏。
  一月二十八日,将其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
  二月初七日,遭囚禁。
  二月,雍正令其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三月初四日,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其与允禟等罪恶。
  六月初一日,雍正将其于康熙、雍正两朝诸罪共四十款颁示全国。
  七月二十二日亥时,孙肃英额出生,庶母茂怡氏。
  九月初五日,其时已患呕病,病甚重。
  九月初八日,因病身亡。按,《世宗实录》记为九月初十日殁,此处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录》载:“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
  九月二十九日,诸王大臣议奏应戮尸示众。雍正帝谕“既伏冥诛,其戮尸之罪著宽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二十三日,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命议其与允禟子孙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将其与允禟子孙均给出予红带,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
  正月,乾隆帝旨,令其复入宗室。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胤禩被恢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这时胤禩之子弘旺已卒,弘旺第二子肃英额,第三子永明额在世。肃英额无子,永明额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卒,享年八十四岁。其子绵森曾任马兰镇总兵,官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绵森虽有四子,但前三子夭折,四字奕沆官工部员外郎,授侍诗学士,其子孙均是过继的。其过继孙溥宽为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亲王胤(礻禺)的后裔,其父载霞,三弟为辅国公溥钊。溥宽仅有一子毓漳,生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十。


谁能告诉我清朝八阿哥胤禩的全部资料.......?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

胤禩虽为康熙帝之子,但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时在众兄弟子侄间并不得贵重,颇受冷遇。这段经历当对他日后广有影响,故赘言之。
其母卫氏,系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虽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库出身,故较后宫其余人等为贱。据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绍:“《清皇室四谱》中,也说卫氏‘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意为‘管领下食口粮人’,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代八旗官员得罪后,他们本人及其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处。卫氏的先人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就现有材料看,她不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嫔中,母家地位最为卑下者。以此出身,卫氏仅能充当宫女,在宫内干些粗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大大少于其她宫人。但她竞被玄烨看中,并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条件很好,温柔聪慧,美丽出众。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仅有两人被册为嫔,一位是正在受宠的17岁少女瓜尔佳氏,另一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老色衰的卫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却没有得到册封。这除去因胤禩很受皇父喜爱,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轻(仅17岁)的一位外,与卫氏本人也有关系。不久,她又被晋升为良妃,成为玄烨当时仅有的5位妃子(贵妃除外)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出生后,康熙嫌卫氏出身低微,将他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养,因此他与惠妃感情甚亲。雍正帝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胤祯为什么改名胤禵?

因为雍正即位后,为避名讳,其兄弟名字中“胤”均改为“允”。胤祯又因“祯”与“禛”字同音,改名“允禵”。也就是实际上胤禵原名叫做胤祯,与同母哥哥雍正的名字胤禛同音不同字,后来雍正继位,十分不满胤禵的名字与自己同音,所以雍正给胤禵改名为允禵,因此历史上胤禵又叫做允禵和胤祯。同胞兄弟,却于帝位之争中对立,雍正登极后幽禁胤禵,直至乾隆即位才恢复自由。胤禵被处置原因因为雍正的同母的老十四胤禵即是雍正政敌八弟胤禩的死党,而且胤禵在康熙晚年深得康熙喜爱,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王,在西北前线统兵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当时朝野上下都认为胤禵很有可能是皇位继承人,所以胤禵一是与雍正政敌弟弟胤禩结为死党。二就是在皇位继承人上面也对雍正是个威胁。三则是胤禵手握兵权,所以这些都造成了雍正在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处置胤禵。

胤_和允_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胤_是康熙给的名。康熙死后,雍正做皇帝,为了强化自己的地位,强迫其他兄弟必须改名,废胤为允,即从“胤X”改为“允X”,以示区别。最后,只有13弟允详死后赐回“胤详”作为荣耀。爱新觉罗·胤_(_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 少时为胤_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胤_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_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_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_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_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_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_能入承大统的胤_,见胤_嗣位如五雷轰顶,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_。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_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_,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扩展资料毙鹰事件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_(八阿哥)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_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_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_“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胤_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行,不愿见人,并于翌年病倒。

历史上真实的八王爷胤禩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真实八爷的结局是胤禩病卒于监所。在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八爷胤禩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半个月之后,将其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一个月之后,将胤禩囚禁于宗人府并围住高墙,身边只留太监两人,三月四日,命胤禩改名为阿其那,其子弘旺改名为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公大臣,下长篇谕旨,历数胤禩之罪,六月初一,将所议胤禩罪状四十款昭告天下,九月初八,胤禩病卒于监所。八王爷胤禩曾参与“九子夺嫡”之争,且为“八爷党”的首脑人物,是康熙皇帝继承人的热门人选之一,后不敌当时的四王爷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继位初年,忌惮于朝中“八爷党”的势力,为稳定朝局,同时利于分化朝中的诸皇子集团,一边将在西北带兵打仗的抚远大将军王皇十四子胤禵召回,解除兵权后加以圈禁,一边加封八爷胤禩为廉亲王,总理事务大臣,授理藩院尚书、后命办理工部事务。尽管也时长受到雍正的压制与防范,但在当年也可谓是权倾一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但是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八爷就由一名“贤王”变成了为世人所唾弃的阶下囚,在这场残酷的争斗中机关算尽,也终于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为后人嗟叹。

八阿哥胤禩结局是什么

八阿哥胤禩结局: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猪”或“俎上冻鱼”,后更名为“塞子黑”,满语意为“狗”。 雍正四年九月初八,46岁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呕吐之症,不进饮食,死于狱中。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卒于雍正四年,享年45岁。康熙自幼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者,康熙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被朝中重臣保举为皇太子。因其人望高,被雍正深为嫉恨,雍正即位后,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打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

清朝八阿哥胤是个怎样的人

八阿哥胤 在清王朝的皇室宗亲当中,有一位是十分著名的人物,那就是八阿哥胤。八阿哥胤全名是爱新觉罗胤,是康熙皇帝的第八个儿子,是雍正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八阿哥胤生于康熙二十年,从小便受到康熙的喜爱。 宫锁心玉八阿哥胤剧照 胤的生母是奴隶之身,尽管康熙皇帝对他的这个儿子十分喜爱,但是胤的地位仍然远远比不上其他的皇子,从而导致胤经常会受到其他皇子的欺负。在后来胤的才能进一步显露之后,母凭子贵,胤的生母被康熙封为了良妃,地位也就有所上升了。 胤由于天资聪慧,再加上十分的爱好读书,在知识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众所周知,康熙也是一位成就很高的文学家,因此,康熙对于胤的喜爱则是更进一步了。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胤的书法不好。也正因为这一点,康熙曾严厉斥责过胤,然后让胤跟随当中的书法大家何焯学习书法。 八阿哥胤除了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在骑马射猎方面也是十分厉害。清王朝最为厉害的军队就是骑兵,可以说,每一位满族男子都会骑马射箭,更遑论皇室子弟。 据史料文字记载,康熙十分喜欢骑猎,经常会带上皇子一同前去。而在所有的皇子当中,唯有八阿哥胤每一次都是有所斩获的。此外,胤还懂得怎么样去识别马的优劣,为康熙挑选优良的战马供其骑猎。


上一篇:一起又看流星

下一篇: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