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是毒品吗?在中国合法吗?
LSD是毒品,在中国不合法。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LSD能造成使用者4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注射这种毒品,30~60分钟便出现早期反应,两小时后最为严重,6小时后基本上就不再发展,其病理作用时间可保持到12小时左右。在所有的服用方法中,LSD都是无味的。在英国、美国、澳洲、新西兰和大部分欧洲国家,这药物都是非法的。扩展资料1950年代的时候,艺术家圈子里最流行的毒品是大麻,LSD罕为人知。但到了1960年代,一个离经叛道的哈佛心理学教授蒂莫西.利里在接触过LSD后,开始以哈佛教授的名义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到家里服用。其中包括一个叫玛丽平肖的画家,她丈夫是美国中情局的高级官员,通过这层关系,肯尼迪总统也服用过蒂莫西提供的LSD。在肯尼迪被刺后不到一年,平肖也被谋杀,她的一本日记也神秘失踪。因为蒂莫西这种只宣扬LSD好处,却对危害只字不提的行为令哈佛不满,哈佛首先开除了他的合作者,成为哈佛开除的第一位老师,随后又开除了蒂莫西,但亿万富翁威廉希区柯克(跟那个大导演应该没有什么关系)提供了自己在纽约附近的庄园作为他们的LSD研究中心。纽约各界名人纷至沓来,蒂莫西依靠LSD进入了上流社会,并娶了一个漂亮的瑞典模特作为第三任妻子,后来那个模特改嫁,生下了乌玛瑟曼。正是蒂莫西的大力提倡,让LSD变成了社会文化乃至整个时代观念的颠覆者,最先是一批文学家的介入和痴迷,如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等。后来又有流行音乐届的代表人物对它的依赖和信奉,他们来自披头士、滚石、感恩而死等著名乐队,及至后嬉皮时代部分人试图摆脱药物,开始寻求LSD之外的精神指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SD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邮票” 竟然是毒品厦门查获全省首起新型毒品LSD
2C-I是致幻剂吗?
是。一般量的实效在10-15个小时,之后还有视觉残留。
尤其是视觉,至于幻到什么地步,根据个人的体制和服用的量
不建议体验,如果非要,还是有人陪同。不管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害怕的事情都别怕,越怕越看,如果实在怕就转移注意力,别留下不好的阴影。
对了,要提前养好体力,在一个精神十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要不你会熬不住的
致幻剂有哪些
致幻剂有啡类、巴比妥类、酒精类、可卡因类、印度大麻类、苯丙胺类、柯特类和致幻剂类。致幻剂是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感觉和情绪上的变化,对时间和空间产生错觉、幻觉,直至导致自我歪曲、妄想和思维分裂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一类精神药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致幻类毒品毒可以分成8大类分别是吗啡类、巴比妥类、酒精类、可卡因类、印度大麻类、苯丙胺类、柯特(KHAT)类和致幻剂类。其他还有烟碱、权挥发性溶液等。目前毒品种类已达到200多种。吸毒处罚标准如下:1、一般情况下,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轻的,则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致幻剂有哪种
致幻剂如下:1、天然致幻剂——仙人球毒碱(麦司卡林)、致幻蘑菇菌等;2、人工合成的致幻剂——二甲基色胺、麦角酸二乙酰胺和苯环己哌啶等。3、大麻、冰毒、阿托品、东莨菪碱亦有一定的致幻作用。致幻剂是指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感觉和情绪上的变化,对时间和空间产生错觉、幻觉,直至导致自我歪曲、妄想和思维分裂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一类精神药品。致幻剂类毒品包括吗啡类、巴比妥类、酒精类、可卡因类、印度大麻类、苯丙胺类、柯特类和致幻剂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百五十一条 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
致幻剂简介
目录 1 注解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拟精神病药物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拟精神病药物 已经自动替换为 致幻剂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注解 致幻剂又称拟精神病药物(hallucinogen),是一类可产生情绪和感知觉障碍的药物。其化学结构差异很大,常见的有麦角酸乙胺(简称 LSD)、二甲基色胺(简称DMT)、2,5一二甲氧4甲基苯丙胺(简称DOM或STP)、南美仙人掌毒等。麦角酸二乙胶(LSD)对精神的作用初时被认为是一种模拟的精神分裂症,现在认为苯丙胶精神病更加近似精神分裂症。 例如,拟精神病药物主要引起视觉范围的知觉改变,但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多为幻听。拟精神病药物很少直接产生幻觉,往往出现知觉的歪曲。在LSD精神病作为精神分裂症模型的兴趣消失后,对这些物质发生一种新的兴趣术致幻手段来研究与大脑的知觉和自我意精关的神经传递过程。LSD在脑内直接作用于5HT神经元,使其放电减弱或停止。脑部受LSD影响最明显的细胞是缝际核。其他拟精神病药物对缝际核细胞也有这种作用。拟精神病药物对缝际核细胞的特殊作用表明5-HT神经元与拟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有关。
下列属于致幻剂的是( )
【答案】:D
物质依赖的分类。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四大毒品:大麻. 可卡因、兴奋剂、海洛因为主的阿片类 药物分类为: 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包括阿片类(海洛因、鸦片、吗啡、杜冷丁、美沙酮、丁丙诺啡等)、酒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等。 ②中枢神经兴奋剂:包括苯丙胺类(冰毒、摇头丸)、可卡因、烟草、含咖啡因饮料等。 ③致幻剂:包括大麻、麦角酸二乙酰氨(LSD)、苯环己哌啶(PCP)。 ④挥发性溶剂:溶剂:包括丙酮、四氯化碳等。
公安管制药品增补了哪些非药用有害药品
一、公安管制药品增补了哪些非药用有害药品
1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溴苯基)乙胺
1026511-90-9
2C-B-NBOMe
2
2,5-二甲氧基-4-氯苯乙胺
88441-14-9
2C-C
3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氯苯基)乙胺
1227608-02-7
2C-C-NBOMe
4
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乙胺
24333-19-5
2C-D
5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乙胺
1354632-02-2
2C-D-NBOMe
6
2,5-二甲氧基-4-乙基苯乙胺
71539-34-9
2C-E
7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乙胺
919797-19-6
2C-I-NBOMe
8
2,5-二甲氧基-4-丙基苯乙胺
207740-22-5
2C-P
9
2,5-二甲氧基-4-乙硫基苯乙胺
207740-24-7
2C-T-2
10
2,5-二甲氧基-4-异丙基硫基苯乙胺
207740-25-8
2C-T-4
11
2,5-二甲氧基-4-丙硫基苯乙胺
207740-26-9
2C-T-7
12
2-氟苯丙胺
1716-60-5
2-FA
13
2-氟甲基苯丙胺
1017176-48-5
2-FMA
14
1-(2-苯并呋喃基)-N-甲基-2-丙胺
806596-15-6
2-MAPB
15
3-氟苯丙胺
1626-71-7
3-FA
16
3-氟甲基苯丙胺
1182818-14-9
3-FMA
17
4-氯苯丙胺
64-12-0
4-CA
18
4-氟苯丙胺
459-02-9
4-FA
19
4-氟甲基苯丙胺
351-03-1
4-FMA
20
1-[5-(2,3-二氢苯并呋喃基)]-2-丙胺
152624-03-85-APDB
21
1-(5-苯并呋喃基)-N-甲基-2-丙胺
1354631-77-85-MAPB
22
6-溴-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6-Br-MDMA
23
6-氯-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319920-71-3
6-Cl-MDMA
24
1-(2,5-二甲氧基-4-氯苯基)-2-丙胺
123431-31-2
DOC
25
1-(2-噻吩基)-N-甲基-2-丙胺
801156-47-8
MPA
26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哚-3-甲酰胺
1801338-26-0
5F-ABICA
27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1800101-60-3
5F-AB-PINACA
28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哚-3-甲酰胺
1801338-27-1
5F-ADBICA
29
N-(1-甲氧基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1715016-74-2
5F-AMB
30
N-(1-金刚烷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1400742-13-3
5F-APINACA
31
1-(5-氟戊基)吲哚-3-甲酸-8-喹啉酯
1400742-41-7
5F-PB-22
32
1-(5-氟戊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1364933-54-95F-UR-144
33
1-[2-(N-吗啉基)乙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895155-26-7
A-796,260
34
1-(4-四氢吡喃基甲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895155-57-4
A-834,735
35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环己基甲基)吲唑-3-甲酰胺
1185887-21-1
AB-CHMINACA
36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4-氟苄基)吲唑-3-甲酰胺
1629062-56-1
AB-FUBINACA
37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
1445583-20-9
AB-PINACA
38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戊基吲哚-3-甲酰胺
1445583-48-1
ADBICA
39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
1633766-73-0ADB-PINACA
40
1-[(N-甲基-2-哌啶基)甲基]-3-(1-萘甲酰基)吲哚
137642-54-7
AM-1220
41
1-[(N-甲基-2-哌啶基)甲基]-3-(1-金刚烷基甲酰基)吲哚
335160-66-2AM-1248
42
1-[(N-甲基-2-哌啶基)甲基]-3-(2-碘苯甲酰基)吲哚
444912-75-8
AM-2233
43
N-(1-金刚烷基)-1-戊基吲哚-3-甲酰胺
1345973-50-3
APICA
44
N-(1-金刚烷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
1345973-53-6
APINACA
45
1-(1-萘甲酰基)-4-戊氧基萘
432047-72-8CB-13
46
N-(1-甲基-1-苯基乙基)-1-(4-四氢吡喃基甲基)吲唑-3-甲酰胺
1400742-50-8
CUMYL-THPINACA
47
1-(5-氟戊基)-3-(4-乙基-1-萘甲酰基)吲哚
1364933-60-7
EAM-2201
48
1-(4-氟苄基)-3-(1-萘甲酰基)吲哚
FUB-JWH-018
49
1-(4-氟苄基)吲哚-3-甲酸-8-喹啉酯
1800098-36-5
FUB-PB-22
50
2-甲基-1-戊基-3-(1-萘甲酰基)吲哚
155471-10-6
JWH-007
51
2-甲基-1-丙基-3-(1-萘甲酰基)吲哚
155471-08-2
JWH-015
52
1-己基-3-(1-萘甲酰基)吲哚
209414-08-4
JWH-019
53
1-戊基-3-(4-甲氧基-1-萘甲酰基)吲哚
210179-46-7
JWH-081
54
1-戊基-3-(4-甲基-1-萘甲酰基)吲哚
619294-47-2
JWH-122
55
1-戊基-3-(2-氯苯乙酰基)吲哚
864445-54-5
JWH-203
56
1-戊基-3-(4-乙基-1-萘甲酰基)吲哚
824959-81-1
JWH-210
57
1-戊基-2-(2-甲基苯基)-4-(1-萘甲酰基)吡咯
914458-22-3
JWH-370
58
1-(5-氟戊基)-3-(4-甲基-1-萘甲酰基)吲哚
1354631-24-5
MAM-2201
59
N-(1-甲氧基羰基-2,2-二甲基丙基)-1-(环己基甲基)吲哚-3-甲酰胺
1715016-78-6
MDMB-CHMICA
60
N-(1-甲氧基羰基-2,2-二甲基丙基)-1-(4-氟苄基)吲唑-3-甲酰胺
1715016-77-5
MDMB-FUBINACA
61
1-戊基吲哚-3-甲酸-8-喹啉酯
1400742-17-7
PB-22
62
N-(1-氨甲酰基-2-苯基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PX-2
63
1-戊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1345966-78-0
RCS-4
64
N-(1-金刚烷基)-1-(5-氟戊基)吲哚-3-甲酰胺
1354631-26-7
STS-135
65
1-戊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1199943-44-6
UR-144
66
2-氟甲卡西酮
1186137-35-8
2-FMC
67
2-甲基甲卡西酮
1246911-71-6
2-MMC
68
3,4-二甲基甲卡西酮
1082110-00-6
3,4-DMMC
69
3-氯甲卡西酮
1049677-59-9
3-CMC
70
3-甲氧基甲卡西酮
882302-56-9
3-MeOMC
71
3-甲基甲卡西酮
1246911-86-3
3-MMC
72
4-溴甲卡西酮
486459-03-4
4-BMC
73
4-氯甲卡西酮
1225843-86-6
4-CMC
74
4-氟甲卡西酮
447-40-5
4-FMC
75
1-(4-氟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850352-62-44-F-α-PVP
76
1-(4-甲基苯基)-2-甲氨基-1-丁酮
1337016-51-94-MeBP
77
1-(4-甲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14979-97-6
4-MeO-α-PVP
78
1-苯基-2-甲氨基-1-丁酮408332-79-6Buphedrone
79
2-甲氨基-1-[3,4-(亚甲二氧基)苯基]-1-丁酮
802575-11-7
Butylone
80
2-二甲氨基-1-[3,4-(亚甲二氧基)苯基]-1-丙酮
765231-58-1
Dimethylone
81
乙卡西酮
18259-37-5
Ethcathinone
82
3,4-亚甲二氧基乙卡西酮
1112937-64-0
Ethylone
83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丁酮
784985-33-7MDPBP
84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丙酮
783241-66-7
MDPPP
85
4-甲氧基甲卡西酮
530-54-1
Methedrone
86
1-苯基-2-乙氨基-1-丁酮
1354631-28-9NEB
87
1-苯基-2-甲氨基-1-戊酮
879722-57-3Pentedrone
88
1-苯基-2-(N-吡咯烷基)-1-丁酮
13415-82-2
α-PBP
89
1-苯基-2-(N-吡咯烷基)-1-己酮
13415-86-6
α-PHP
90
1-苯基-2-(N-吡咯烷基)-1-庚酮
13415-83-3
α-PHPP
91
1-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14530-33-7
α-PVP
92
1-(2-噻吩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1400742-66-6α-PVT
93
2-(3-甲氧基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
1239943-76-0MXE
94
乙基去甲氯胺酮
1354634-10-8NENK
95
N,N-二烯丙基-5-甲氧基色胺
928822-98-4
5-MeO-DALT
96
N,N-二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
4021-34-5
5-MeO-DiPT
97
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
1019-45-0
5-MeO-DMT
98
N-甲基-N-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
96096-55-8
5-MeO-MiPT
99
α-甲基色胺
299-26-3
AMT
100
1,4-二苄基哌嗪
1034-11-3
DBZP
101
1-(3-氯苯基)哌嗪
6640-24-0
mCPP
102
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
15532-75-9
TFMPP
103
2-氨基茚满
2975-41-9
2-AI
104
5,6-亚甲二氧基-2-氨基茚满
132741-81-2
MDAI
105
2-二苯甲基哌啶
519-74-4
2-DPMP
106
3,4-二氯哌甲酯
1400742-68-8
3,4-CTMP
107
乙酰芬太尼
3258-84-2
Acetylfentanyl
108
3,4-二氯-N-[(1-二甲氨基环己基)甲基]苯甲酰胺
55154-30-8AH-7921
109
丁酰芬太尼
1169-70-6
Butyrylfentanyl
110
哌乙酯
57413-43-1
Ethylphenidate
111
1-[1-(2-甲氧基苯基)-2-苯基乙基]哌啶
127529-46-8
Methoxphenidine
112
芬纳西泮
51753-57-2
Phenazepam
113
β-羟基硫代芬太尼
1474-34-6
β-Hydroxythiofentanyl
114
4-氟丁酰芬太尼
244195-31-1
4-Fluorobutyrfentanyl
115
异丁酰芬太尼
119618-70-1
Isobutyrfentanyl
116
奥芬太尼
101343-69-5Ocfentanyl
二、《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
为加强对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防止非法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和进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未作为药品生产和使用,具有成瘾性或者成瘾潜力且易被滥用的物质。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按照药用类和非药用类分类列管。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品种目录已有列管品种外,新增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由本办法附表列示。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目录的调整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发现医药用途,调整列入药品目录的,不再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目录。
对列管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买卖、运输、使用、储存和进出口。因科研、实验需要使用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检测中需要使用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标准品、对照品,以及药品生产过程中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间体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理。
各地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禁毒办)应当组织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加强对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及时上报国家禁毒办。国家禁毒办经汇总、分析后,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国家禁毒办发布预警的未列管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各地禁毒办应当进行重点监测。
第六条国家禁毒办认为需要对特定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行列管的,应当交由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进行风险评估和列管论证。
第七条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公安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海关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医学、药学、法学、司法鉴定、化工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应当对拟列管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行下列风险评估和列管论证,并提出是否予以列管的建议:
1、成瘾性或者成瘾潜力;
2、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性;
3、非法制造、贩运或者走私活动情况;
4、滥用或者扩散情况;
5、造成国内、国际危害或者其他社会危害情况。专家委员会启动对拟列管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风险评估和列管论证工作后,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
第八条对专家委员会评估后提出列管建议的,国家禁毒办应当建议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予以列管。
第九条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国家禁毒办列管建议后6个月内,完成对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列管工作。对于情况紧急、不及时列管不利于遏制危害发展蔓延的,风险评估和列管工作应当加快进程。
第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