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逗你玩,马三立《逗你玩》的音频文件

时间:2023-08-25 08:00:52编辑:笔记君

1,马三立《逗你玩》的音频文件

直接将我115网盘戏曲60G资料的分享权发到你邮箱(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湖北大鼓、大鼓书、绍剧、淮剧、扬剧、越调、沪剧、楚剧、锡剧、琴书、扬琴戏、柳琴戏、二人转、吕剧、花鼓戏、秦腔、88首适合老人听的歌曲等),你会收到115发来的邮件,打开邮件,就可以接收我网盘上的戏曲
请大家不要通过加网盘好友的方式来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过了500人的上限。但通过上面的方法,照样可以让你接收我的戏曲资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网盘,才能接收,如果没有,上网搜索如何免费注册115网盘,一分钟搞定,这种事情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成功后,一分钟就能把我发给你的存到你的网盘上,永远成为你的东西了

给邮箱

2,简单的单口相声

简单的单口相声,《买梨》台词: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话真算得上至理名言呀!不用我说,在座的各位,哪个没有买东西被吃豆腐的经历?什么?吃豆腐是什么意思?被人沾了便宜呗!这是我刚学的时尚词。本来,这商人取利天经地义,做买卖吗,就为求个财。可君子爱财你得取之有道呀!现在很多买卖人不是想着怎么提高服务质量,诚信经营,而是靠搀杂使假,短斤少两来取利。这不,前几天我们邻居张大妈,在街上买了三斤苹果,搞了半天价才把一快五告成一块三,提回来用自家称一约,两斤四两,白亏七毛八,气的张大娘高血压都犯了。还有一次,我们单位小王姑娘,下班回家路上碰到一卖桔子的,一看那桔子不错,就想买点,经不住那小贩甜言蜜语,本来想买二斤的最后楞是给装了五斤。当然要搞价了,小贩要价每斤两块,小王从一快五还到一快八,小贩还是不肯,两人争来争去的谁也不肯让步,最后那小贩压底声音说:“一块八也行,不过我得到那边卖菜的称上给您约去。”小王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那小贩神秘兮兮地说:“那边都是八两称”。小王一听这话,吓了一跳,寻思这事不能那么办了。这账好算呀!按两块算,五斤十块钱,按一块八算,五斤九块,便宜了一块,可那八两称一称,五斤变四斤,算下来白亏一块钱。小王是大学毕业,挺聪明一人,哪能干那傻事!价也不还了,让小贩称足了斤两提着桔子就回家了。 按说也就没事了,可这小王的妈是细心人,退了休没事就在家买菜做饭,伺候老公孩子。见女儿买一提兜桔子回来,掏出买菜用的方便称就给约了,咳!三斤半,那家伙用的是七两称。短斤少两是最常见的手段,你费劲巴拉的搞半天价,最后他全从称上找补回来了。不过,这短斤少两少两也好,搀杂使假也好,那都是见不得人的下作手段,他使起来也觉理亏,所以他得哄着你,好话一个劲儿地说,让你高兴了,最后好沾你的便宜。买东西的人虽然被骗了,可落着一大堆好话听,倒也不是太亏。而我碰着这么一位,他既不搀杂使假,也不短斤少两,明大明地沾你便宜还得气着你,最后让你吃亏还得受气。有人说了,怎么可能?我不买了你还能抢呀!你气我我也气你,还不一定谁把谁气倒呢!可我要跟您说,不是那么回事!怎么回事?您听我慢慢跟您说。那天我下了班,正骑车往家赶,就听电话响了,掏出手机一看,是老婆来的电话,赶紧接。老婆在电话里说,我那丈母娘病了,得了感冒,发烧呢!就想吃口冻梨,要我赶紧去买。接了电话我就赶紧往市场赶,这时间不早了,天又冷,别一会儿买不着了。要真买不着,我那老婆还不得把我给冻了。扩展资料:单口相声是相声中的一种形式,一个人说称为单口相声,两个人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为群口相声 。 单口相声是在民间笑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既有相声的特点也继承了民间笑话、故事、评书的艺术手法。它故事性强,情趣横生,因而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流传。单口相声讲的是一段笑话,虽然单口相声也要讲述故事,故事中也有人物,但这其中一定要有引人发笑的“笑料”(相声术语叫“包袱”)。单口相声必须想办法让人听了发笑,单口相声的有说单口相声的腔调、动作和表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单口相声

3,相声逗你玩的台词是什么

中文名:逗你玩
体裁:相声
作者:马三立
语言:天津话
台词:
母亲:“宝宝,妈妈忙去了,咱外边晾的衣服呢。你看着别让人偷了去,有事就叫我。”
宝宝:“嗯。”
来了一小偷,对孩子:“几岁啦?”
宝宝:“5岁。”
小偷:“你叫什么名字啊。”
宝宝:“我叫小虎。”
小偷:“你认识我吗?”
宝宝:“不认识。”
小偷:“咱们俩一起玩吧,我姓逗,叫逗你玩,你叫我,叫我。”
宝宝:“逗你玩。”
小偷:“好,太好啦。”
小偷拿走了衣服,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褂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好好看的。”
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裤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的别叫啦。”
小偷拿走了被单子,小宝大声地叫:“妈妈,他拿咱家被单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再不老实,我揍你。”
小偷走了,母亲出来了:“咱们的衣服呢?”
宝宝:“拿走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4,相声逗你玩的台词是什么?

《逗你玩》一定要听马三爷的才正宗
这个段子是单口,所以不光是台词,还要听马三立天津味的的旁白。
咱们应该在自己的行为安排上注意,交通法规上,遵守交通安全,生活上呢,时时防火夜夜防盗。你觉得自己住在大杂院,居民区没事;那可不行,应当注意。外出,外衣兜里不要放钱,把钱放在里面。买东西,贼要盯上你,买东西一拿一大把钱,其实就几块钱的东西。让贼看见了,小偷可脑门上没写上小偷,你前边走,他在后面一靠上,你的钱就没了,手快极了。你有事,换房子,从一楼到四楼一走,谁家门口放得鞋啊,衣服,就拿走了,要注意。
特别是门脸住宅,没干买卖,是住户,也没院子,煤炉子就放在外边,洗几件衣服,就得栓绳子,晒在马路上。这说这衣裳时常丢又不是院子,关上大门,楼上晾台,门脸没地方。又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嫂晾几件衣裳,又怕丢,也不能老在外面看着,回去还要干活、做饭,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五岁,傻子又不傻,机灵又不机灵,也没干过。
学,还没学会呢,娃在门口看会儿,门口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让小偷偷去了。看见了喊我,别动,有事叫我,老娘们回去干活了,干活、做饭。
小孩就在门口看着,呆着也不动,老实。小偷过来了,晾好几件衣服。几岁了,小孩五岁了。叫嘛,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咱俩一块玩,我叫逗你玩,我姓逗,叫逗你玩。小虎,答应,叫我。逗你玩。小虎,啊,叫我。逗你玩。行行,太好了,叫了几句,过去把衣服拽下来了。妈妈,拿咱褂子呢,谁呀,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裤子拽下来了。妈妈,拿咱裤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看着,别喊。一会把被单拿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被窝面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你老实不老实,一会儿我揍你。
出门一瞅,孩子还站着呢,一看衣服没了,咱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5,马三立单口相声 《打油诗》台词

《打油诗》我说这段儿不是现在的事情,这是清朝的这么一回事。出在什么年间哪?咸同年间。那位说:没这个年号啊?因为不是在咸丰就是在同治,我也记不清啦! 这个事情出在山东济宁。有这么一家儿财主,家里有四个儿子,虽然是亲弟兄,可是这哥儿四个脾气不一样。老大忠厚;老二老实;只有这老三要多奸有多奸,要多滑有多滑,一点亏儿都不吃,交朋友人家都不交他,简直是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干脆,打他身上一根毛都拔不下来!这个老四哪,不但忠厚老实而且还不爱说话。他瞧不起老三这种种行为,别人跟他说话他还是回答两句,老三要问他什么?他就“不”、“是”、“哼”。日子长了哪,俩人就更反对了,老三哪,就管他叫傻子;小时候一块儿念书就是冰炭不同炉,大了就更到不了一块儿啦! 这年正赶上大比之年,要上京去赶考。他父亲就给择了个良辰吉日,叫他们动身。在动身的头天晚上,老三是一宿没睡。心想:不能带傻子去,就他这份儿气人劲儿的,什么事一问三不知,说什么也不能叫他去。到第二天就跟老大老二商量:“大哥,二哥,赶考啊咱甭带老四去啦。”老大一听:“为什么?”老三说:“他没学问到那儿中不了哇。”“那你甭管他,他中不了再回来,也没花你的钱,四个人要去都去,要不去都不去。”老二也这样主张。老三是一个人儿,这叫胳膊拧不过大腿去。再想坏主意,就又想了一个法子;吃完了饭赶到走的时候,他爸爸亲自送出门外,弟兄上马刚要走,老三给拦住了:“大哥,二哥,咱们就这么走哇?”老大说:“还有什么事呀?”“咱们上北京干吗去?”“赶考去!”“到考场里干什么呀?”“做文章啊!”“还是的,没学问他怎么做文章啊。”“那你怎么样啊?”“我说呀,现在咱们就做一首诗,咱们哥儿四个每人一句,要说上这句诗来就跟着上北京,要连一句诗.老大说我是大哥我先来:"出门上雕鞍."老二说:“上马手接鞭。”老三说:“此去谁得中?——该你的了。”老四说:“咱!”老三说:“说呀?”“完啦。”“你怎么就说一个字儿哪?”老大说:“对呀,别看他这一个字,能管着我们十五个字。”老三说:“那管得上吗?”“管得上,出门上雕鞍,上马手接鞭,你问,此去谁得中?他说‘咱’,没错儿,就是他,走吧。”一催走,走啦。老三这个气呀! 哥儿四个正往前走,看见一个出殡的,老三一瞧,行啦,赶紧一勒马:“吁!——大哥,二哥,咱们出门碰见个出殡的,出门碰见棺材可有财,咱们以这为题,一人做一句诗,大哥您先说。”老大说:“好,听我的,山庄碰见一口材。”老二说:“许多人等将他抬。”老三说:“当时抬到坟茔地。”老四说:“埋!”“说呀!”“完啦。”“大哥,他怎么又说一个字呀?”老大说:“对呀,棺材都到坟地了,不埋还摆着?”老三说:“怎么样哪?”老大说:“怎么样啊,走!”那就走吧。 又往前走,一出村庄又碰见一个娶媳妇的,前边有旗锣伞扇,后边是一顶花轿,老三一勒马:“吁!——大哥,二哥,您看这娶媳妇的。”老大说:“以这为题,每人一句,做一首诗。”老三说:“就按您这主意好。”老大说:“废话,我不出这主意你也得出这个主意呀!我说,出庄碰见一乘轿。”老二说:“前边铜锣开着道。”老三说:“亲戚朋友都贺喜。”老四说:“笑!”“说呀!”“完啦。”“大哥,他怎么又说一个字哪?”老大说:”对呀,娶媳妇不笑,还哭呀?”老三说:“怎么样哪……那……就走吧。”老三这个气呀! 又往前走,远远地看见一座古庙。老三一勒马:“吁!——大哥,二哥,您看这座庙。”老大说:“别废话,每人一句,我先说,远望古庙内有僧。”老二说:“楼上倒挂一口钟。”他瞧见钟楼啦。老三说:“连打一百零八下。”老四说:“嗡!”老三说:“你又一个字呀?”老大说:“对呀,打钟不是嗡吗……甭说一百零八下,二百一十六下也是嗡。”老二说:“甭废话,走。” 又往前走,太阳已经往西斜啦,前面来到了一座县城,走到护城河这儿有一座桥,这个桥是个独木桥。正有一个失目先生想过桥,拿马杆儿一试,这桥太窄,发过又不敢过。老三说:“先目先生过河咱们也做一首诗。”老大说:“好嘞!远远望见独木桥。”老二说:“这边走来那边摇。”老三说:“失目先生不敢过。”老四说:“绕!”老一说:“咱们也绕。” 进了城,大街路南有一座店,这边白墙上写着“安寓客商”,那边写着“仕宦行台”。老三说:“别走啦,咱们住店吧。”到店里找了三间上房。还没吃饭哪,随便要了点儿。吃完饭以后,老大说:“咱们早点儿睡,明儿咱们还赶路哪。”老三一宿没睡,心里想:这傻子老说一个字儿,大哥还说他对,这玩意儿多气人哪。这要是打这儿到北京,我这肚子还不气两半儿呀。干脆想个主意把傻子饿回去吧。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到第二天早晨一瞧,活该,人不留人天留人,下了雨啦!老三这高兴啊,赶紧就叫店里的伙计:“你去给我们买点东西去,买它二斤牛肉、三斤白面,买两个西葫芦,买葱,买蒜,买油,买盐,买柴火,倒水。这是二两银子,买东西剩下给你。”“谢谢您哪。”小伙计一会儿的工夫就买回来啦。赶紧叫伙计帮着他把肉剁了,把馅儿和好喽,面也和得了。就叫他们哥仨:“大哥、二哥、老四,天不早啦,起吧。”老大说:“好,好,咱们赶紧打行李。”老三说:“走不了哇,外头下雨哪!大哥,二哥,咱们今天过阴天儿,吃饺子。”老大说:“那多麻烦哪。”老三说:“不麻烦,面也和得了,馅子也和好了,买东西二两银子我给的。也不找你们要了。”老大一想,他平常不是这么厚道的人哪?哪知道他憋着饿老四哪。哥仨洗完脸,漱完口。老三开口说:“咱们在家里是少爷,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外头啦,是要吃饭,就动手。我出这个主意是:上米的吃饭,添水的喝汤。现在面也和得了,馅子也和好了,就剩下揪剂儿、擀皮儿、煮、包、捞、烧火。咱们哥儿四个分着来,大哥您干什么?”老大说:“我揪剂儿、擀皮儿。”老二说:“我煮,我捞。”老三说:“我包,我烧火。老四哪?”“吃!”“吃,吃,你还说一个字哪!”心说:我要让你吃得上才怪哪。人多好做活儿,一会儿饺子得了,捞出这么两大铁盆来,筷子、碟儿都摆好了。四面一人坐一边,老大说:“我可真饿了,我可先吃了。”老三说:“等一会儿!这饺子就白吃吗?”老大心里说:我就知道他没这好心眼儿嘛。“不就这二两银子吗,我给你。”老三说:“不是,你想错了,不但不要了,打今天起一直到北京每天都吃包饺子,还告诉您每天都是我给钱。可有一节,我可有个条件。”“什么条件?”“打今天起,咱们是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都要做诗。老四,你可听明白了,这回咱们这个叫新诗,不限制几言,只要合辙押韵就行。”大哥说:“七个字也算。”二哥说:“五个字只要押上韵,也行;我说四个字也可以,你要说仨字合辙,也算你说上来了。”老大说:“我先说了。”老三说:“别忙,我这话还没说完哪!你也听明白了,诗是不限制几言,我这饺子可有限制,咱们是一个字管一个饺子。比方:大哥说七个字就吃七个饺子,二哥说五个字就吃五个。您说六个字就吃六个。说吧。”老大一听:这是憋着饿老四啊。本来一道儿他净说一个字啦,一字管一个饺子那不把他饿坏了啊!老大要拿这个做哥哥的这个派头儿,就说:“咱们是吃饭哪,是捣蛋哪?说哪门子诗呀?不说,吃。”老三说:“要不说谁也甭吃,我可先掀桌。”老二说:“大哥那您说吧。”老大说:“那说什么?那么大个子他吃一个饺子饱得了吗?”老二说:“大哥你甭着急呀,咱们不会多说吗?咱们剩下也够他吃的。”老大说:“以什么为题哪?”老三说:“随你便儿。”老大一看,外头房檐底下有个燕子窝,得,就以这为题吧,说:“抬头看见一燕窝。我这是七个字,我拨七个饺子吧。”老三说:“你别动手,我来。”拿了个小碟,拿双筷子,打盆里往外夹饺子。一个字夹一个。“抬、头、看、见、一、燕、窝,哎,您吃七个。”老二一瞧:按字儿抠啊!我说:“里边小燕八九个。我这儿也有七个,我自己拨。”拨到碗里头拿筷子杵碎了。老三说:“都杵碎了您怎么吃呀?”老二说:“你管哪!”拿勺舀了一点汤,“我这是氽丸子带片儿汤,你说吧。”老三这么一想啊,大哥说抬头看见一燕窝,二哥说里边小燕八九个,这小燕不会打食呀,我说大燕出窝把食打,打回食来喂小燕,傻子就得说‘喂’,就让他吃一个饺子。对!“大燕出窝把食打!老四,你说。”老四这“喂”字都到嘴边儿上啦,让老大过去把嘴给捂上啦。“说喂啊!”老四说:“打回食来可不就是喂嘛!”老大说:“怎么就是喂哪,你要说进窝再喂还吃四个哪,等会儿喂还吃仨哪,先喂、后喂还是俩哪。”老三说:“您干吗着这么大急呀?”老四说:“大哥,说多少得吃多少呀?”老大说:“你怎么还没听明白哪,一个字管一个饺子,越多越好。”老四说:“三哥,你给我记着数啊。”老三说:“好,你说吧。”老四说:“我把大燕说一说……”老三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打家出来他净一个字,这回一个字管一个饺子他一个也不没少说,“好,你吃七个吧。”老四一翻白眼珠儿:“我凭什么吃七个呀?”“你说七个字儿你不得吃七个吗?”“我还有词没说完哪!”“还有?”“多着的哪!”“好!那你就说吧。”“三哥,你给我记着数啊!”老三说:“行,我给你数着。”“我把大燕说一说,清晨出窝把食打,展翅摇翎往前挪,飞过三里桃花店,越过五里杏花坡,桃花店前出好酒,杏花坡前美人多。好容易才把食打够,抿翅收翎进了窝。大燕刚把窝门进,小燕一见笑呵呵,这个就把妈妈叫,叫声妈妈你听着,你在外面把食打,实在饿得我了不得。大燕一见不怠慢,叼过食来喂了个得,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那个喂这个……”老三说:“甭数了,饺子都归你了!”扩展资料:打油诗(doggerel),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6,为什么马三立的相声能够成为相声界的经典

马三立大师艺术功底扎实,有口皆碑,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其中主要有:《吃元宵》《卖挂票》《黄鹤楼》《相面》《卖五器》《开粥厂》《醋点灯》《夸住宅》《地理图》《文章会》《白事会》《八扇屏》《反八扇屏》《地理图》《窝头论》《文章会》《梦中婚》《对对联》《三字经》等。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等。多年来他还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许多相声演员。

马三立大师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声为武器,讽刺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受到群众爱戴,在海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承前启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动了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愧为当代的相声泰斗、幽默大师。

通过长期艺术实践,马三立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风格。他喜欢用第一人称的表演方式,“我”,既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又是讽刺嘲讽的对象。有人曾这样评论:“他就是被讽刺的对象,有时虽然捧哏的指出他的漏洞,但,并没有公开的评论。他尽力把被讽刺的对象演活,而把评论工作交给观众。演员与观众配合默契,达到集体抒情。”

7,马三立的《逗你玩》的台词

逗你玩 马三立相声作品咱们啊每天的生活上都要注意注意什么呢行路要安全自己应当注意昂交通法规都晓过在生活上呢咱们时时放火夜夜防贼昂早上嘿我们这边居民区大杂院或者人群里头没事不行应当要注意要注意坏人时时刻刻要注意你出门也这样上电车上汽车摸摸兜外衣都别搁钱有钱搁在里面兜这贼看上你了买东西一掏掏一大把钱其实买几块钱东西围一大堆人小偷的脑袋不写字小偷咱一看这是小偷他不写咱看不出来一掏钱他看见了袄你走了他跟上了不定哪是一碰你稍微一碰你挨着你得你钱没了这手快极了小偷偷东西什么样的拿没事他想办法看房子应该有是换房子跑四楼来换房子四楼袄没换房子啊那找错了打四楼下三楼二楼谁门口搁东西你门口晾着鞋衣服他捎走了就这个这应当都得注意特别住着儿门帘知道吗住宅不是人群也不是大杂院小平房就是这个门面铺没干买卖住户就这个也没院子洗点衣服谅点衣服就要拴绳子搭到马路边上门口上你说那衣裳时常的丢啊谁看着这不是院子院里行不关大门人群里头不要紧你搁平台小偷偷东西他上不来是不在门连这晾着衣服街坊这老大娘虽说老大娘岁数不大三十多岁吧三十多岁大嫂子咱们称之大嫂子晾几件衣服门口又怕丢也不能老是看着还得做饭呢还得上屋里做饭干别的活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5岁这么点小孩你说傻吧又不傻机灵又不太机灵也没上过学小孩还不够学龄呢小虎啊在门口玩会看着啊咱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偷了去看谁那它你喊我啊哎别动啊你哪也别去啊就站门口站着啊有事你招呼我啊招呼我这老娘们屋里干活去了小孩就站着小孩吗反正就看着这几件衣裳门口站着也不动摊老实四岁五岁来着不够淘气的时候七八岁讨人嫌他不老实五六岁他老实这样站着你说傻又不傻这样站着看着小偷过来了奥这好地方几岁了小孩一瞧户5岁叫吗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不认识咱两在一起玩行不我叫逗你玩姓逗逗你玩记住了吗小虎答应哎叫我啊叫我我姓逗叫逗你玩叫我啊逗你玩哎对小虎哎叫我逗你玩哎对对小虎哎叫我逗你玩好太好了叫了几句把褂子带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褂子啦屋里干活谁啊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这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着别喊贼一瞧把褥单子拿出来了妈妈他拿咱被卧面子了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我揍你呆会出来一瞧还在这站着要咱的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扩展资料: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中国相声第五代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回族,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从小生活在天津,直至去世。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等。多年来他还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许多相声演员。2003年2月11日6点45分因病在天津辞世,享年90岁。这个段子是单口,所以不光是台词,还要听马三立天津味的的旁白。

8,求 逗你玩的台词-马三立的单口相声。

相声《逗你玩》表演:马三立咱们啊每天的生活上都要注意!昂!交通法规都晓过,在生活上呢!咱们时时放火夜夜防贼!昂!早上嘿我们这边居民区大杂院!或者人群里头,没事!不行!应当要注意要注意坏人!时时刻刻要注意,你出门也这样,上电车!上汽车,摸摸兜!外衣都别搁钱!有钱搁在里面兜!这贼看上你了,买东西,一掏掏一大把钱其实买几块钱东西!围一大堆人,小偷的脑袋不写字”小偷〃咱一看这是小偷,他不写咱看不出来,一掏钱他看见了,袄!你走了他跟上了.不定哪是一碰你,稍微一碰你挨着你,得,你钱没了!这手快极了!小偷偷东西什么样的拿?没事他想办法看房子应该有是换房子跑四楼来换房子!四楼,袄没换房子啊!那!找错了!打四楼下三楼二楼谁门口搁东西你门口晾着鞋!衣服他捎走了!就这个这应当都得注意!特别住着儿门帘!知道吗?住宅不是人群也不是大杂院小平房!就是这个门面铺,没干买卖,住户就这个!也没院子!洗点衣服谅点衣服就要拴绳子!搭到马路边上门口上!你说那衣裳时常的丢啊!谁看着这不是院子,院里行不关大门人群里头不要紧你搁平台!小偷偷东西他上不来是不!在门连这晾着衣服!街坊这老大娘虽说老大娘岁数不大三十多岁吧三十多岁!大嫂子咱们称之大嫂子!晾几件衣服门口又怕丢!也不能老是看着还得做饭呢!还得上屋里做饭干别的活,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5岁.这么点小孩你说傻吧又不傻,机灵又不太机灵!也没上过学小孩还不够学龄呢!小虎啊,在门口玩会看着啊!咱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偷了去~!看谁那它你喊我啊!哎!别动啊你哪也别去啊!就站门口站着啊!有事你招呼我啊,招呼我!这老娘们屋里干活去了!小孩就站着,小孩吗!反正就看着这几件衣裳,门口站着也不动摊老实!四岁五岁来着不够淘气的时候,七八岁讨人嫌他不老实,五六岁他老实,这样站着!你说傻又不傻,这样站着看着! 小偷过来了,奥,这好地方!几岁了?小孩一瞧,户,5岁,叫吗?小虎! 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不认识,咱两在一起玩,行不!我叫逗你玩,姓逗,逗你玩!记住了吗?小虎,答应,哎!叫我啊叫我,我姓逗,叫逗你玩,叫我啊! 逗你玩!哎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哎,对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好,太好了!叫了几句!把褂子带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褂子啦!屋里干活!谁啊? 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这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着!别喊!贼一瞧把褥单子拿出来了! 妈妈他拿咱被卧面子了.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我揍你!呆会出来一瞧!还在这站着,要,咱的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9,谁能找到相声《吃元宵》的全版台词啊?

吃元宵
马三立、张庆森演出本



马:你说这唱这样的曲儿、这样的戏,它为什么叫艺术呢?

张:为什么呢?

马:不是演员往这儿这么一站就把这些个词儿全都背下来就算行了么,不是,一定啊要拿这个声音、动作来唱出来这个剧中人,表现出来人物内心的感情,拿这个声音、动作来表现出来这个感情。

张:得有韵调么。

马:这个演戏呢,它是拿这个动作、身段、表情、指相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啦,都那么聚精会神、都那么听,好象啊就像一个真事儿似的,如同一码真事儿似的你在下边这么听,可能啊听出这个喜、怒、忧、思、悲、恐、惊,“戏台底下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它为什么能让台下的人掉泪呢,就是因为演员的表情好,仿真了,把它做成一个真事儿了,让观众就忘了他是在演戏,好象真事儿一样了;那么演这个曲艺呢,更是这样了,曲艺带身段的很少,当然将来也可能要发展到带身段,现在还正在研究,那么就说这个唱词儿吧,要把人家这个精神、眼神、耳音都要领到舞台上来,看他一个人演唱这段,这段的唱词儿,吐字要真——腔儿要准、板儿要稳、字儿要真,那这段您要是没听明白,您呀就觉得这个戏呀没有吗意思,那作家这个本子写得再好如果演员演的不好,没让人听明白了,那也是等于零。总得让人听得清楚,人才会觉得这段啊有意思。你比如说刚才唱的这个宝玉…宝玉呀…大概是探病吧…

张:大概是探病?就是探病。

马:宝玉探病,这是《西游记》上这么一段…

张:哎——怎么是《西游记》啊?

马:是…什么游记来着…《红游记》…

张:《红楼梦》。

马:嗨,我知道是《红楼梦》,这我懂——逗你玩儿。

张:逗我玩儿?

马:《红楼梦》,宝玉、黛玉,他们俩人的这个爱情要把它唱出来,这个剧情;可是这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呢,那个李甲又太不重情意了,我每次看这个戏我都难过。

张:哦,你爱看这个戏。

马:这个书我也看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这个《今古奇观》上这么一段,我每次看我都难过,我听了这一段呐我难过,我心疼啊!

张:噢,你心疼那位杜十娘?

马:我心疼杜十娘干吗?我心疼那东西,我心疼那百宝箱,那百宝箱扔到江里,我难受,那多少东西,全扔啦?珍珠、玛瑙、翡翠、钻石、碧玺、猫眼…我心疼,别说给我,我看看就行啊,光听说过玛瑙,什么叫玛瑙?碧玺、哪个是碧玺?我没见过,金条我倒知道,这么长、这么宽的那个,金条咱见过…

张:哦,你们家有金条?

马:我们家没有金条,那是衣冠道展览会的时候我见过,那儿摆着呢,头回看金条就是那儿看的,一连我去了好几趟,别的什么都不看,就为看这金条,摸摸?没摸过,掂量掂量多大分量?没掂量过,它在玻璃盒子里锁着呢。

张:展览么哪能随便动啊?

马:金条咱见过。大个珍珠、猫眼…猫眼什么知道吗?

张:也是大个珠子。

马:对啦,这是我后来跟人打听的,猫眼——大个珠子。我以前我不懂我犯财迷,我一听说猫眼值钱,我以为猫的眼睛呢,我一想猫的眼睛值钱?好嘞,回家逮猫,抠眼,卜、卜,抠完了上金店卖去,不值钱,回家养活一大瞎猫…

张:嗨——!哎哟哎哟哎哟!

马:瞎猫那儿专等死耗子了。看那猫怪可怜的。

张:嗨——!噢这都你们家的事?财迷呀!

马:百宝箱里一切宝贝都扔到江里了,她自己,也跳江一死。不多、不多,该!

张:啊?死了多可怜啊?

马:咱不心疼她,不怨李甲,怨谁呀?——杜十娘。

张:这怎么话说的呢?

马:杜十娘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是婚姻大事啊,你和他成为夫妻了,那李甲他是什么思想、他对你是怎样一个态度,他会怎么样地对待你?他能不能把你带回他们家去?如果带回家去他的父母老亲能准许你们一起生活吗?如果他们父母老亲不要你们了,你们到外面成立一个小家庭,他有什么样的学问、他有什么样的技术、他有什么能耐养活你,来维持你们的生活?这些前因后果全想好了,再跟他走,什么都没想好呢,上来就跟他走?倒霉么。一丁丁点儿活动心眼都没有,就冲她这名字她就一丁点儿活动心眼都没有——杜十(肚实)娘,很好看的一位美貌的娘子肚子里头是实轴的,所以叫杜十娘,肚子里头是实轴的,再赶上这位李甲(里假)——他那里头都是假的。

张:嘿——?!

马:一个实轴的一个都是假的凑一块那能不倒霉?走半道上再碰上这孙富——那孙子富裕俩钱儿…

张:啊?这名字是这么讲吗?嗨——!你这儿给编了个段子啊!是这么回事吗?

马:学问嘛。

张:哦,这叫学问呐?

马:我说的对么?

张:我看是不对。

马:我知道,故意要这么说——逗你玩儿。

张:没事你老逗我玩儿干吗?

马:我像个有学问的人吗?我像个…大文人吗?要是走在街上不认识的人一看,不以为这是在电台说相声的马三立,都以为是哎——哪个大文人…

张:大文人呐,我看你像个大蚊子。

马:怎么说话呐?拿我打岔?

张:有这模样的文人吗?

马:像个读书人吗?

张:看不出来。

马:我是不露啊!我念书可有年头啦!

张:哦,念过多少年?

马:十三年。

张:哦,那可以呀!

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礼记》、《左传》、《春秋》、《上论语》、《下论语》、《上孟子》、《下孟子》、《史记》、《中庸》、《诗经》、《古文》这些个书我全都…

张:念了?

马:丢了。

张:丢啦?!哦买完全丢啦?

马:念完了丢的,念完没保存好全丢了,可全都背下来了。

张:那就行啊。

马:见过我写的字吗?怎么样?

张:不错呀!

马:完了、完了,别捧,别捧,说实在的怎么样?

张:我认为是不错呀。

马:来了、来了,你别捧说实在的怎么样?

张:不错。

马:说那干吗?…

张:你嘀咕什么呀?嘀咕这不吓一跳嘛!就说您写字写得好也不至于嘀咕呀!

马:就说我那个字啊,写的不好,写的俗啊。就这样你知道么,念了这么多的书,一天阔事没做上,我难过,我…我难嗖(受)啊…

张:什么叫难嗖啊?

马:这样不是上口吗。

张:上口干吗呀,这又不是唱戏呢。哦,就是没做阔事,就是没发财呀?

马:哎——?这话不对,什么叫老没发财呀?你损我?

张:那不您说吗——可惜呀我没做阔事?那不是要发财吗?

马:哎——?哎——?我说我要发财了吗?发财算阔吗?钱多不算阔,做阔事不是要发财!我们要做阔事不是为了多赚钱,我们要在社会上多做一些个有益于社会的事,我们怎么样作到为人民服务?我们怎样作到启发人民政治觉悟、鼓励人民劳动热情?我们这个方面的学习我们没作到,真是惭愧,惭愧无地而已矣。

张:而已矣?

马:学问吗。

张:这叫什么学问啊?来一句而已矣这就叫学问呐?

马:没关系,等机会——云中不能常埋月、明珠总有出土时,吕蒙正无食赶过斋?沿街那个讨饭崔文瑞,提笔那卖诗高秀才,就说那六国苏季子,朱买臣无食打过柴,孔夫子绝粮困陈蔡,那个姜太公、八十二岁运才来,早知道念书这么难,不如那个在家种庄田,种庄田那个累不好,所以学会数来宝。

张:数来宝啊!

马:不是,我想起我们学校的校歌来了!

张:嗨!这是什么学校啊?校歌数来宝?

马:我想起几位古人来了,那些古圣先贤们怎么样?不也有不遇机会的时候么?

张:这倒对。

马:圣人?你知道圣人不知道?你念过书吗?

张:念过呀。

马:念过一天书也要拜圣人吧?

张:没念过书也知道圣人呐。

马:着啊!天下文官主、每代帝王师,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头、甩头一子震乾坤,一口鱼鳞紫金刀、纵横于天下,扬子江心倒滏八百里!他老人家怎么样?

张:哎哟、您先等会儿吧,您…您慢点儿说吧,这是圣人呐?南七北六十三省?那不盛英吗?那是圣人吗?那是盛英!

马:盛英不就是圣人吗?

张:那哪对呀!盛英是盛英、圣人是圣人,这两码事。

马:圣人跟盛英不是一码事?

张:不是啊!

马:圣人跟盛英不是一吗事?

张:这俩人啊!

马:……哟嗬?你说我这不耽误事吗!没来由的现这个眼,我们校长告诉我的盛英就是圣人……

张:那哪对呀?

马:他告诉我嘛,他说圣人那会儿保镖…

张:圣人还保镖?圣人不是文人吗?

马:我知道,我故意要这么说——逗你玩儿!

张:嗨——!

马:圣人姓孔,姓孔名丘字仲尼,他是封建社会的圣人,他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孔圣人到现在多少年知道吗?

张:哎哟,那我可不知道。

马:两千五百零六年,圣人生于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孔仲尼生在周朝,周灵王二十一年,孔子死于周靖王四十一年,圣人寿享七十三岁,有这么句话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这不是槛儿吗?

马:不是槛儿,这就是大家明显为了纪念孔、孟二人——孔夫子,七十三岁死的,孟夫子,八十四岁死的,留下这么两句话就为纪念孔、孟二位,“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不是槛儿,不是槛儿,不是说任何人,你活到七十三岁就得死,到八十四岁活不了?不是这么回事,甭害怕,好好活着您的。

张:你提醒人这个干吗呀!

马:我怕人害怕。为什么孔圣人当初周游六国…

张:不对呀,周游列国。

马:什么国,你说真了?

张:列国。

马:你这玩意儿你学的不地道么,列国?哪列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哪列国?

张:哪列国我就不知道了。

马:不对,是周游六国,圣人上外国去…

张:啊?圣人上外国?圣人会说外国话吗?

马:哎——太会啦,大会!

张:大会?

马:会的厉害,圣人给外国人讲社会常识,外国人都特佩服孔仲尼。

张:讲什么社会常识?

马:圣人一说——HELLO,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浅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外国人一想对呀,可来了高人了,给他跪下,特别赞成孔仲尼。

张:是啊?讲的什么呀这是?

马:不懂?HELLO,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浅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

张:这是什么话呢?

马:听不懂?缸比…干脆说真了吧——圣人说这个缸啊——水缸懂不懂?缸啊比那盆深,这叫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盆自然比碗要深了,这叫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浅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浅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

张:嗨——!这是外国话呀?哦外国人不懂这个?

马:外国人懂啊,他想不到这个事情啊。圣人那会儿上这个…天竺国去。

张:天…天什么国?

马:天竺国。竹字头一个二字。

张:哦——就是三国那个糜竺简雍的那个竺?

马:对。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国。他上天竺国呀会一个朋友,他去找这个释加摩尼佛,圣人跟这个释加摩尼佛呀是老相好。

张:释加摩尼佛是谁呀?

马:如来佛。

张:哦…圣人认识佛爷?

马:什么叫认识佛爷呀,释加摩尼佛当初也是人,他和孔子都是一个时代的人,释加摩尼佛到现在是两千五百一十二年,孔子到现在是两千五百零六年。

张:哦,差六年。

马:他是天竺国的人,孔仲尼是鲁国人,不是生在一个地方,因为这个释加摩尼佛呀,到这个鲁国来宣传佛教,别人不认识他这个佛文呐——佛教的文字,他就通过鲁国的这个文字来宣传佛教,孔圣人帮他宣传这个佛文,因为这个呀俩人不错,在一块玩儿,听戏、洗澡、吃饭、看电影…

张:啊——?那会儿有这些东西吗?听戏?圣人爱听戏?

马:圣人不爱听戏呀。

张:你怎么知道?

马:《三字经》上写着“嬉(戏)无益(意)”——圣人感觉戏剧呀没有吗意思,圣人最喜欢的就是相声。

张:是啊?这有考查吗?

马:哎——你看《三字经》里写着“性相近”——这就是说圣人的性情恨不能和我们说相声的近乎近乎。俩人在一块呀研究学问,还互相比着呐!

张:怎么个比法?

马:弹脑奔儿的。

张:啊?这也有吗?

马:你读过《诗经》吗——“邦畿(梆唧)千里”呀——就是圣人“梆唧”一下子给如来佛弹出一千里地去。

张:嚯——!好么,那后边还一句“维民所止”呢?

马:是啊,他被老百姓给“止”住啦,要不然就掉海里啦!要么怎么庙里的如来佛脑门儿上都有一个大鼓包呢。

张:那是舍利子啊。

马:不,那是圣人弹的。

张:好家伙,圣人还有这本事?

马:俩人一块儿研究佛文…后来呀,抽白面儿!倒霉了。

张:啊?圣人抽白面儿?这又是哪儿说的?

马:你读过《论语》吗?《上论语》——“二三子以我为引(瘾)乎?我无引(瘾)乎矣。”——一定是子路、颜回呀劝圣人,说“师父啊,您怎么又抽白面儿啊?”,圣人就说啦——“二三子以我为引(瘾)乎?”——你们以为我有瘾了吗?“我无引(瘾)乎矣。”——没有瘾,抽着玩儿。

张:抽着玩儿?

马:抽着玩儿倒霉了,急的,为难,卖东西,当当…

张:当当?圣人当当?

马:对呀——“君子常荡荡(当当)、小人常戚戚”么。

张:哎——“君子坦荡荡…”

马:什么荡荡?

张:坦荡荡。

马:连毯子都当了!

张:嗨——!

马:就是当当啊,急的呀,全卖啦,唱机、唱片、收音机、话匣子…

张:话匣子?那阵儿有这个东西吗?

马:当然有啦。话匣子——学名叫留声机,唱机、唱片,哪儿来的?谁发明的?

张:外国人呐。

马:哪外国人?

张:哪外国人我就不知道了。

马:孔仲尼。

张:哦,是圣人发明的?有考查吗?

马:当然啦,你读过《下论语》吗——“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这就是话匣子么,“吾闻其语矣”,听见声儿了,“未见其人也”,看不见人,这不就话匣子吗?等圣人死后过了一百代,外国人才发明出来,所以叫“百代”公司。

张:这么个百代公司啊!

马:爷仨穷的过年了连顿早饭都吃不起。

张:哦,穷成这样了?

马:子路就问圣人说“师父啊,咱念书的人也有穷吗?”,圣人说“是啊,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我们人穷志不穷,志向不穷,脑子不穷,谋求正道,学者为本、本有道生、道者本也、财者末也,我们不想意外之财,研究正当的职业。”,研究什么正当职业呢?圣人也不说,颜回呢也不问,挨饿忍饥照样念书,圣人都夸他好,最爱的,就是爱颜回,好孩子,“一箪食、一壶饮,人不堪其忧,贤哉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最爱的就是爱颜回,不多说、不少道,挨饿忍饥照样念书,好孩子、好学生。耗子啃脚面——老鼠(实)扒脚(巴交)。

张:嗨,好就好得了呗碍着耗子什么相干了?

马:你看,夸他老实——耗子啃脚面吗,一定是老鼠(实)扒脚(巴交)么。

张:噢——老鼠扒脚(老实巴交)啊?这什么俏皮话啊!

马:爷仨没饭吃饿的厉害呀,圣人就说啦“得了,咱们出去,街上散步一番便了。”,子路就说了:“师父啊,哪儿散步啊,别遛啦,饿肚子受不了啊,大饿!”

张:大饿?

马:饿的厉害,饿的难受!圣人说“你怎么糊涂啊,咱们上街遛遛,碰上相好的、不错的半熟脸儿,咱跟他说两句好话让他请咱吃顿饭,总比饿着强啊。”

张:哦,也对。

马:得了,爷仨上街遛遛吧!走啊、走啊,东瞧西望,净找半熟脸了,半熟脸儿?一点儿熟脸儿都没碰上,走哪儿哪儿生脸儿。

张:好么。

马:走着走着抬头瞅,做买做卖全都有…

张:又数来宝了是怎么着——走着走着抬头瞅,做买做卖全都有?

马:这怎么是数来宝啊,圣人一出门街上没人啦?

张:那哪能啊!

马:就是嘛。走着走着一瞧啊,路北有个茶食店,这个茶食店呐逢年过节呀五月节卖粽子、八月节卖月饼、正月十五卖元宵,卖元宵还卖熟的,屋里摆着几张桌子带卖座儿的,门口有个牌子,牌子上贴张红纸上写黑字,元宵的价目表写的清楚——“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一个”。

张:哦,这么便宜?

马:一个老钱一个,圣人拿眼一瞥呀元宵的个儿还真不小,煮得了跟小馒头一样,好东西,就是看着眼馋,就是没钱。圣人一转眼发现啊自己腰上拴着一个笔袋,在那个时候念书的人都有那个装笔的笔袋,这个笔袋上有这么一个小老钱,圣人一想把这个钱解下来进去?又一想不行——一文钱一个,怎么能够爷仨进去就点一个元宵吃?圣人又这么一看价目表,圣人乐了。

张:怎么呢?

马:圣人高兴了——价目表露空了——它写的是“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一个”,它写了这么一横,圣人一瞧,四下也没什么人…

张:哎——!圣人是猴儿啊?您瞧您这学劲儿的“圣人一瞧,四下也没什么人…”

马:我说他是猴儿了么?就是这么一瞧四下没人,拿起笔来“奔儿——!”又给添了一竖,再一念好了——“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十个”。

张:哦,圣人干这事?

马:圣人说了嘛——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嘛。

张:好么。

马:圣人一扭头“仲由啊”…

张:仲由是谁呀?

马:就是子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是姓颜名回字子渊,“仲由、颜回,来咱们进去吃点儿点心。”,子路准知道没钱,“师父咱没钱咱不吃。”,“少废话,你来吧你。”,到里边找座坐下,跑堂的过来一擦桌子,“几位来点儿什么您那,煎饼果子,新上的疙瘩菜…”

张:疙瘩菜?那阵儿有疙瘩菜?

马:点心嘛。圣人说“元宵!”“几位来几个?”圣人说“十个。”“哦,三位每人来十个?”“不,三个人十个。”“三位来十五个好不好,一人五个?”“不,不好,三人十个。”“仨人来十个怎么来呀?要不您来十二个好不好,一人四个?”“不,不好,仨人十个,我的四个,他们的统统的三个。”

张:我说这圣人是日本人呐?

马:谁说他是日本人啦?

张:您瞧您这学劲儿的——我的四个,他们的统统的三个。这不是日本话吗?

马:这怎么是日本话呀?这是圣人说正字呀——我四个,他们三个,圣人能说大白话吗——我四、他们仨,跑堂的一挑字眼什么叫四、什么叫仨,麻烦了。

张:哦,也对。

马:元宵端上来圣人这么一尝啊,是好吃,又甜、又粘乎,可好吃也不行啊——元宵、汤圆、粽子、烧卖、果子、煎饼、酥油、茶汤面…这些东西为什么叫吃点心呢?就是吃着玩儿啊,真饿的时候吃这些东西?土地爷开包——白耽误工夫。

张:你哪儿来的这么些俏皮话呀?

马:吃完了一琢磨,不饱啊,越吃越饿,再吃不行,没那么些钱。圣人一尝这元宵汤,哎——不错,甜么梭的、黏糊糊的、像杏仁茶,圣人一想喝点儿这个不也解的了饱么,反正汤也不要钱,白喝不是吗,干吗不多来两碗呀?“掌柜的,受累给我们爷仨来两碗元宵汤。”“好嘞,盛汤!”,喝完,还是不饱,还要,“掌柜的,汤!”喝完还要,“掌柜的,汤!空碗别闲着,跟着往上续。”,子路、颜回这么一瞅,师父这儿要呢咱也要吧,咱别拘着啦——“掌柜的,给我们哥俩也来两碗汤,受累换大碗,大碗凉的快!”,圣人赶紧起站来了——“掌柜的,受累给我也换大碗,大碗凉的快!”爷仨赛上了,你也喝我也喝,你也要我也要,一人喝了三十多碗元宵汤,圣人那儿还要呐——“掌柜的,哎——!掌柜!再…再来两碗,再来两碗!”,掌柜的过来——“再来两碗元宵啊?”,“不、不要元宵,汤!”,“汤啊,没有啦,元宵满变锅贴啦!”

张:干锅啦?好么,喝的都干锅啦!

马:给钱吧,“啪!”扔下一老钱就要走,跑堂的急了“哎——!几位、几位,给钱不对、给钱不对!”,圣人也急了——“怎么的?怎么的?”,跑堂的说了“您甭瞪眼,您甭瞪眼,您吃了多少?”,“十个!”,“您给多少钱?”,“就这个!”,“就这个不行啊,一个老钱一个,您还得多给钱。”,圣人“啪!”把脸儿往下一沉——“混蛋!”

张:哟嗬?

马:“本地人吃嘛一文钱十个,外地人吃么价目变更了?你是临时加价啦?!”,掌柜的赶紧过来了——“老先生、老先生,您别着急,我们有价目表写的明白,不论本地的外乡的都一样。”,圣人说“哪儿写着呢?哪儿写着呢?有本事拿出来我瞧瞧?!”

张:圣人怎么这么横啊?

马:是啊,他不是给添了一竖吗。

张:噢,对了。

马:掌柜的说了——“就这儿写着呢,就这儿写着呢,你跟我来我给您念念——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哟嗬?”,掌柜的愣那儿了,圣人在旁边还催他呢“念啊、念啊,让大伙都听听!”,掌柜的说“那怎么念啊,刚才看还一个呢?要是什锦馅的没留神写十个了,得了怨我们吧。”,走不得了么,圣人倒逮着理了——“是你的错啊!跟你说不是出门在外跟你这儿蒙嘴吃,告诉你这是念书人给你笔下留情…”

张:要不留情呢?

马:“不留情啊,十字头上我添一撇儿…”

张:那一文钱…

马:“我吃一千儿啦!”

张:包圆儿啦?!

上一篇:气体检测,什么是气体检测仪

下一篇:书桌尺寸标准尺寸